除了親近兩家的,還有徒三親衛隊長鄭季為首的“中立派”。
曲陽二十四將,如今對外一體,實際上早在滁州之變后就四分五裂。
說是“中立派”,是面對江家、衛家的拉攏時不偏不倚不站隊的。
這些人大多對水進更親近,對于之前的滁州之變心中有質疑,不喜江平與衛海兄弟人品。
這兩家,江平雖是被陳舉人分了權,也是掌握著大半的后勤,依舊是亳州軍中的二號人物。
衛海弟驍勇,是亳州軍中的頭號戰將。
陳大志并不比衛海差多少,可到底是后投的,與徒三沒有同鄉之誼,也沒有聯姻,到底差了一頭。
早在徒三納了衛氏,隨后又納江氏,陳舉人叔侄也私下商議過,是否從容安排陳家女入徒三后院,后來思慮一番,否定了這個建議。
叔侄兩人已經后悔上錯船了。
亳州軍內部太亂了。
之前爭權奪利耽擱的時間也多。
可其他白衫軍都在飛速擴張。
如今長江以南,已經是滁州白衫、蘄春白衫、臺州白衫三分天下。
淮南基本也是滁州軍的。
亳州軍能擴張的,就是往北在河南道諸州府。
可是河南道這邊,還有泰州白衫也在擴張。
再往北,就離大都不遠了。
亳州軍無力南下與江南三處勢力爭奪地盤,就只能一鼓作氣北上。
可是大都畢竟是大寧國度,周邊山東、山西、河北還都在朝廷治下,憑借幾州府兵力,想要舉行滅國之戰,無異癡人說夢。
就像滁州軍“東征”結束得了亳州軍占了徐州的消息,亳州軍這邊也是差不多得到江南消息。
當時徒三面上未見歡喜,反而只有沉重。
他站在輿圖前,數著滁州軍勢力范圍。
淮南道滁州、和州、廬州、揚州、舒州、壽州。
江南東道的金陵府、太平府、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
十二個州府,其中還有金陵府、太平府、蘇州府三個大府。
“若是十二州府征兵,滁州軍那邊的兵卒會到四十萬”
徒三面上帶了苦笑。
還記得去年六月,大家在滁州城中提及“淮南攻略”。
先打和州,再打廬州,隨后反過來對揚州
雖說滁州軍征伐的過程中略有不同,卻是大同小異。
若是沒有“滁州之變”
越是到了眼下這一步,徒三越是明白人才的可貴。
衛海、陳大志是他手下的猛將,可兩人與鄧健、水進壓根不是一個等級。
衛海是水進的手下敗將,陳大志在濱江時也被鄧健俘虜過。
鄧健一個人,就幫著滁州軍打下數個州府。
水進也成長的飛快,成為獨立領兵的一方元帥。
當初霍五用數千人馬換水進,是找個借口幫扶他這個小舅子,這算不算是“好心好報”
水進卻是值得數千人馬去換。
江平打理庶務比旁人強些,可也比不得馬寨主。
還有陳舉人這個謀主
是比徒三手下其他人強多了,可是與林師爺相比也差太多。
還有馮和尚
早在亳州時,就是五位白衫元帥之一。
馮和尚手下只有數千兵馬,可當初不管人多勢眾的孫元帥、還是名聲在外的柳元帥都不敢小瞧。
徒三早就后悔了。
午夜輾轉,他也無數次想過,要是當初選擇了姐夫與外甥小寶,沒有為江平傷他們的心,如今會是什么情形
集亳州軍與滁州軍勢力,這天下還誰人能敵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