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覺得,岳不群幾人會在韋小寶身上栽個大跟頭,說不得會被韋小寶那家伙直接坑死,所以對這些豬隊友,當然是離得越遠越好。
朱晨浩一邊想著,一邊混著人群朝京城南城走去。
若這個世界的京城真的是按照現實建造,那么在南城區肯定會有一家道觀存在,他需要前往道觀借身行頭去,要不然在這滿目盡是金錢鼠尾的環境下,頂著一頭飄逸靚麗的秀發,不是一般的引人注目。
白云觀,全真教祖庭,位于京城西南的西便門外,始建于唐代,是唐太宗為了祭祀李姓老子而建,盡管不如龍虎山那種道家神山圣地有名氣,卻也非同一般,在道家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清廷或許是為了安撫人心,又或許是其他的原因,對中原土生土長的道家還是比較看重的,不僅秋毫無犯,更是為道門弟子發放通關文牒,允許道士能夠保持原有特色,無需剃發易服。
這也是道家在中原文化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原因,再加上道教的道士整天沉迷著煉丹修仙什么的,也不搞非法聚會,清廷也不傻,肯定不愿意因為一些小事跟底蘊深厚,在中原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道門過不去。
當然,相較于道門,無論是清廷還是歷代統治者,都比較喜歡佛門。
不僅僅是因為佛門的今生受苦修來世的輪回理念有利于王朝統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佛門的和尚能說會道會忽悠能讓底層的百姓心甘情愿把錢捐出來,什么時候朝廷沒錢了,完全可以來場滅佛行動,充實下國庫。
朱晨浩看著眼前香火依舊的白云觀,腦海里總是忍不住胡思亂想,想著哪一天真要自己當了皇帝,又該怎么利用好佛道兩大宗教勢力。
是該讓他們去海外傳道好來著,還是該讓他們研究火藥醫藥好呢?
朱晨浩搖搖頭,驅散腦海中的古怪念頭,看著香火繁盛的白云觀,不請而入,借取了一套道士行頭外加一張通關文牒,然后易容改面一番,一個白云觀受了篆的道家真傳便出現了。
恩,末了,臨走前,他還順了一把香油錢。
畢竟就算當了道士,那也是需要恰飯的。
至于那位被他借走了通關文牒的廣元道長在發現通關文牒丟失后會不會去衙門掛失再補辦一張,那就跟他沒關系了。
現在的通關文書,又不是后世的二代身份證,還帶刷卡注銷的,就算廣元道長去衙門掛失了,誰又能分得清哪張是真哪張是假?
只要不是李鬼碰到李逵,完全能全國通用。
所以,換身行頭之后,朱晨浩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穿著了件道袍,帶著了個純陽巾,手里再捏把拂塵,這樣的行頭,街上的清兵別說跑過來搜查了,遠遠看到就得恭敬的問聲:“道長安好?”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全真派的道士是必須要求住宮觀修行,嚴守戒律,戒葷戒酒,而且都是斷絕紅塵,不能結婚,所以為了維持人設,朱晨浩在外面不得不像個和尚一樣吃素齋。
無視街頭巷尾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搜尋此刻的清兵,朱晨浩找了個茶樓,默默的等待夜色降臨,而后整個人像只大鳥一樣,借助茫茫夜色,無聲無息的潛入皇宮之內。
皇宮的路,他比較熟,先前在大明世界,他為了冒充皇后身邊的大內總管去御藥房騙取丹藥百年人參,可是對皇宮地圖路線研究了好幾遍,背的滾瓜爛熟,以防被發現了跑都沒得跑。
事實證明,多學點東西總是有用的,這不是,先前背好的皇宮路線圖在大明世界沒用上,此時卻用上了。
要怪就怪滿清朝廷建立的時間還太短,還沒來得及對大明皇宮進行改造。
其實就算改造了也沒用,畢竟皇宮各個建筑可不是隨便建的,而是考慮了各種各樣的因素,對宮殿的布局更是規定的死死的,所以滿清朝廷就算改造,也不改不了太多。
熟門熟路的朱晨浩,輕而易舉的瞞過來來往往的侍衛,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樣,慢悠悠的朝仁壽宮,也就是如今的慈寧宮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