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敲定合作,那就是自己人了。
為了表示誠意,朱晨浩解開了假太后龍兒身上的內力封禁,而假太后龍兒也是非常的配合,恢復正常后臉色不由緩和很多。
這一次她倒是沒有瞞著朱晨浩,輕聲道:“想要垂簾聽政并不是那么簡單,其中最大的阻礙便是萬壽宮里的那位,鰲拜也正是忌憚那人,所以才不敢生出謀朝篡位之心。”
“萬壽宮?”
朱晨浩聞言有些詫異,不過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知道假太后龍兒口中“那人”是誰了,神色不由鄭重起來。
孝莊文皇后,也就是現在清廷的太皇太后!
幾乎是瞬間,朱晨浩腦海中便回憶起此人的身份信息。
她是清太宗皇太極之妃,蒙古族人、姓博爾濟吉特氏,出身貴族家庭,其父塞桑受封內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臨,在順治時稱太后,康熙時稱太皇太后,活了七十五歲。
當然,如果僅是如此,也不會被假太后龍兒如此忌憚了。
清史上稱她為“孝莊文皇后”,在清代入關之后,正是在這個女強人多重手腕的操控下,清朝才能平穩過渡到漢族政權中來,其歷史地位和意義相當深遠。
這女人手段有多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當年皇太極死后,由于皇太極生前未從指定繼承人,他的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都正當盛年,并且各自擁有八旗中的兩旗支持,手握大軍軍權,勢力龐大,都想要爭奪皇位。
然而在孝莊的一系列手段下,豪格和多爾袞卻主動放棄了爭位的念頭,讓孝莊的兒子,年僅六歲的福臨成了皇帝。
你說這女人恐怖不恐怖?
更重要的是,孝莊雖然手段高超,卻不熱衷于權利,曾有清廷重臣不止一次的上書,希望她能垂簾聽政,皆被她拒絕。
后來,福臨想不開,出家當了和尚,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當了皇帝,又有大臣上書,希望孝莊能出來垂簾聽政主持大局,結果又被她拒絕,一心一意輔助小康熙,讓他不斷放手去治國理政。
《清史稿》說:“太后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換句話說,孝莊才是滿清王朝的定海神針人物,也難怪假太后龍兒會說,有萬壽宮中那位存在,所以鰲拜才不敢生出謀朝篡位之心。
說句不客氣的話,康熙能擒殺鰲拜后,之所以能順利掌權,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孝莊的存在和支持,否則盡是鰲拜一黨的反撲便能讓清廷動蕩,甚至分崩離析。
而孝莊能將鰲拜死后的動蕩彌消一空,足以證明她手中力量的恐怖。
朱晨浩皺眉,心中轉過萬千念頭,覺得自己真的是大意了,光考慮原著中的人物角色了,以致忘記了孝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