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山,位于黑龍江以北之地的額木爾河與黑龍江交匯處,為滿清之祖地,有傳聞說,鹿鼎山中藏有八旗重寶,且又是大清國龍脈的所在。
在原著中,韋小寶集齊八本《四十二章經》,最后前往鹿鼎山,找到了滿清的龍脈和寶藏,只不過在在財富和義氣面前,韋小寶最后還是選擇了和康熙小皇帝之間的兄弟義氣,所以并沒有毀掉滿清龍脈和寶藏。
事實上,這個理由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即便韋小寶能集齊《四十二章經》,找到鹿鼎山的龍脈和寶藏,也不可能破壞龍脈,并帶走寶藏。
不要忘了,《四十二章經》中的八份藏寶圖究竟是從何而來。
按照原著解釋,《四十二章經》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經,其實關乎著大清寶藏。
滿人入主中原前,曾多次入關洗劫,掠奪了一筆數目極其龐大的財富。
而在《四十二章經》中,就藏有清廷寶藏地圖,但為了不讓后輩弟子因為知道有寶藏保底而不思進取,便騙下屬說是關乎大清龍脈,讓他們世世代代去保護。
藏寶的羊皮地圖碎片,分別藏在八本《四十二章經》的封皮夾層之中,分別由滿洲八旗的八個旗主掌管。
你品,你細細品!
當年滿人的老祖宗就算心再大,也不可能真的把寶藏隨便找個地埋藏起來吧。
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怕被人發現給弄走了?
就不怕后輩們把八本《四十二章經》給弄丟兩本,把那批寶藏徹底搞丟了?
怎么著也得派些人守著吧。
最大的可能,就是派遣了大軍在那里守著。
并且朱晨浩只聽說有亡國之主埋藏寶藏的,還沒有聽說過有哪個開國之主埋藏寶藏。
每個王朝開國之處,都是篳路藍縷,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又豈會把寶藏埋藏在地下而不用,那才是因小失大。
人家滿清的皇帝又不傻,臨死前肯定會把寶藏的事情傳遞下去,歷史上康熙為了平定三藩,孝莊都把自己的嫁妝和金銀首飾拿出來充當軍餉了,整個清廷都窮成了狗,你說他們還有沒有寶藏?
縱觀鹿鼎記原著全篇,盡是天地會和神龍教這等江湖勢力圖謀《四十二章經》,也沒見康熙和鰲拜等人對《四十二章經》動心啊。
難不成,皇宮外的江湖勢力都知道的龍脈寶藏秘密,人家滿清重臣和皇帝會不知道?
朱晨浩就是想明白這一點,才會在降臨鹿鼎記世界后,對那幾本《四十二章經》絲毫不感興趣。
因為他非常清楚,鹿鼎山上有寶藏.....個鬼!
有也讓清廷給搬空了。
只是沒想到,他最終還是來了,來到了鹿鼎山,來了傳說中的大清龍脈和滿清埋寶之地。
事實上,即便不集齊八本《四十二章經》,也能找到滿清龍脈和寶藏所在,因為這個地方太好找了。
可不是好找的很,那么大一片陵墓,外面還有三萬八旗大軍守護,不遠處更有一處小型皇宮作為清廷皇帝平時祭祀的居住之地。
這么明顯,這么大的目標,找不到才怪。
關鍵是,這地方別說沒有寶藏了,就算真的有寶藏,就憑天地會和神龍教的能耐,能搬的走嗎?
朱晨浩對此表示深深的好奇。
你問這滿清龍脈和滿清藏寶地究竟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