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何主動提出借助“偷龍轉鳳大陣”竊取滿清國運一事,原因便在于此,有了清廷皇帝的支持,這事情對天師府來說沒有一點問題,反而能得到未來女帝的看重,風險小好處大,不干才怪!
朱晨浩點頭表示能夠理解,畢竟“最堅固的城墻往往是在內部被瓦解”這一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當然,這道理他懂歸懂,只是對這所謂的風水效果卻是保持有極大的懷疑。
想想看,連紫禁城那天下無雙風水格局都保不了大明和大清的江山,張九功嘴里玄之又玄的風水術,究竟有幾分效果,那就必須打個折了。
風水之說雖然能夠追溯到上古,卻昌盛于唐宋,明清之紫禁城,更是華夏史上的風水之典范。
然而,無論是唐宋也好,還是明清也罷,也沒見王朝持續多久啊,基本都是三百年左右,這大概就是某些風水相師口里動不動就“三百年國運”的原因吧。
你像商周兩朝,也沒聽說過有什么風水大師啊,雖說是諸侯分封制國家,但架不住人家傳承的久啊,七八百年的國運,絕對能讓后世的帝王們汗顏。
所以啊,無論張九功怎么扯,朱晨浩對所謂的國運風水,都抱著可信可不信的態度,只是站在那里靜靜的看著他表演。
他朱某人是個實在人,講究眼見為實。
若不能親眼觀看到風水術的效果,肯定是不會真正相信的,沒把張九功打入老騙子、老神棍之列,已經是天師府的金字招牌給力了。
張九功可不知道朱晨浩的想法,更不知道自己差點被打入了老騙子行列,他還在興致勃勃的給朱晨浩介紹接下來要布置的“偷龍轉鳳大陣”。
“這一次我們不僅得到了清廷皇帝親自手持玉璽加封的圣旨(一個奶瓶忽悠的),更是取得了小皇帝的貼身之物(偷的),小皇帝的精血(用針不小心扎的),再輔以我天師府的龍虎天師大印,定然能將偷龍轉鳳大陣的效果發揮到極致。”
張九功一邊滔滔不絕的向朱晨浩介紹偷龍轉鳳大陣的神效和布置艱難,一邊指揮新軍士兵開始對東郊皇陵進行改造,而后自己更是帶著朱晨浩朝著那顆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大榆樹走去。
新軍?
沒錯,現在的東郊皇陵已經被朱晨浩兩人帶領的新軍接管,都改姓朱了。
咳咳,不對,這地方還是姓愛新覺羅,只是暫時被朱晨浩他們接管了。
尊太后詔令者不死,負隅頑抗者殺。
不服?
不服就死!
想見皇上?
想見皇上,那就送他去見康熙小皇帝!
手段就是這么的粗暴,反正頂著滿清皇太后的身份,底層的清兵當然是無所謂了,也就那些滿清皇室宿老叫囂的厲害,然后全都躺倒東郊皇陵陪努爾哈赤和康熙小皇帝去了。
對了,忘說了,他們這次來東郊皇陵,是打著護送康熙小皇帝遺體入皇陵的旗號來的,所以才能輕易的將三千新軍帶入沈陽城,輕而易舉的接管了東郊皇陵你,并且還能借這個理由在東郊皇陵中大興土木,改變風水格局。
要是沒有這個原因,別說帶兵進入東郊皇陵了,即便是朱晨浩和張九功兩人想要潛入東郊皇陵也不容易,就算能潛入進去,也不好改動滿清的龍脈風水。
“滿格爾統領,你先去忙吧,貧道兩人受太后所托,在此為太祖他老人家誦經祈福三日,外人不得打擾!”
永陵,大榆樹前,朱晨浩隨口打發了隨行的皇陵護衛統領,然后就和張九功帶人走向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宮,眼睛卻不由自主的瞄向努爾哈赤陵宮不遠處的那顆被清兵層層守衛的大榆樹。
長得那么粗,那么壯,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好想一斧頭砍了當柴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