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茶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純的茶飲,只以一種茶葉點泡而成,一類是混合茶飲,將茶葉與其他多種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后,或沖泡或煎煮而成。
后者講究頗多,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頗受吹捧。
而前者卻在普通百姓之中更受歡迎,原因無他,因為在普通百姓眼中,兩種茶飲之中,前者具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腦之功效,要遠勝于滋味怪異,除了賣相好看之外,無甚特殊之處的后者。
似這等路邊的小茶攤,茶飲自然也是針對于受眾更多的第一種。
片刻后,兩壺涼茶,四個茶碗便送上了桌。
衛允倒了一碗,嘗了一口,入口有些微苦,但咽下之后,口腔之中便有一股淡淡的茶香縈繞,總體來說,味道還算不錯,拿來解渴已然是綽綽有余了。
衛允倒了一碗之后,便讓小白楊將他的那壺送去車里讓兩個立春和立夏姐妹兩嘗一嘗。
“小二哥叫什么名字?”衛允拉著小二閑聊了起來。
“回公子,小人姓余,大名叫余搬山,在家排行第六,大家平日里便都叫小人余六郎!公子喚小人六郎便是!”
“余搬山?愚公移山?”衛允眉頭微挑。
“讓公子見笑了,聽我爹說,當初之所以替我取名搬山,是想等我長大之后,替家里搬回一座金山!”說到這個,余六郎的臉上露出個羞澀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抬手揉了揉后腦。
倒是自己想岔了,衛允笑著道:“如此看來,令尊倒是個妙人!”
來之前衛允也了解過了一些,慶州同知名喚楊斌,乃是山東萊陽人士,寒門出身,三十二歲,乃是衛允前一屆的進士,雖是二甲,卻沒有考上庶吉士,自然也沒進過翰林院,直接便被外放做官了。
原是在順化做縣令的,能力還算不錯,恰巧上一任同知升官去別地做通判了,楊斌便順勢被提拔成了慶州同知,官階也從正七品升為了從六品。
慶州判官叫文泰,四十歲,京兆府人士,和衛允乃是同科進士,不過只是個三甲,不過出身世家,雖不是什么豪族,卻也是讀書人家,書香門第。
不過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信息,衛允想知道的是如今慶州的近況,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慶州境內的治安現狀。
“六郎啊,本公子在長安之時,便聽說慶州邊上,環縣和鎮原境內,便有好幾股馬賊盤踞,經常劫掠過路的商販,旅人,殺人不眨眼,聽著怪嚇人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啊呸!”余六郎卻一臉的鄙夷:“也不知是哪個黑心肝的,竟然敗壞咱們慶州的名聲,公子,您可千萬別信,咱們慶州的治安可好著呢!環縣邊上,有英國公世子張少將軍領著五千西北軍坐鎮,哪個不開眼的馬賊敢來咱們慶州鬧事兒,怕是老壽星上吊,嫌自己的命太長了!”
緊接著,衛允便有一搭沒一搭的拉著余六郎打聽起慶陽縣的情況,別看余六郎只是個茶攤里頭跑堂的小二,可這茶攤坐落在慶陽縣城的門戶之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人全都得經過這兒。
余六郎又是個頗為機靈的,和他聊了不過兩盞茶的功夫,還真叫衛允打聽出來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