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剛剛撤離,武昌城中只剩下一千精銳和數千老弱,又有早已潛伏在武昌城中的錦衣衛暗探從內接應,于夜半之際,殺上城樓,夜開城門,將張千均率領的黑甲軍迎入城中,與城中殘余的叛軍展開巷戰。
叛軍先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隨即又和裝備精良的山字營迎面撞上,又有手持弓弩的火字營從旁協助,叛軍哪里是對手,簡直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一夜過后,武昌易主,城中叛軍皆被肅空,張千均還在城外留下三千風字營的輕騎截殺那些跑出武昌城,四散逃逸和意欲給叛軍報信的叛軍。
還在往長沙和荊州而去的叛軍主力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大本營已然落入了黑甲軍之手。
長沙府。
九江的兩萬八千大軍在謝秉德的帶領之下,連續五日猛攻長沙城,可城內的叛軍抵抗卻異常的激烈,一個個好似都舍生忘死一般,拼著同歸于盡也絲毫不懼,甚至還有抱著攻城士卒一起調下城墻的。
額,再加上謝秉德這人實在沒什么才能,好在他的副將還算不錯,頗有幾分本事。
連續五日的時間,九江大軍便損失了將近兩千人,還有重傷輕傷的失去戰力的約有四五千人,兩萬八千大軍也只剩下兩萬可戰之兵。
三月初五,叛軍的三萬大軍行至洞庭,云霧繚繞的洞庭湖上,卻忽然殺出了近人馬,湖底還有水鬼鑿船,湖面之上,無數火箭鋪天蓋地朝著叛軍的船隊而去。
叛軍被打的猝不及防,陣型被顧廷燁率領的大軍自中間截斷,叛軍軍心直接大亂。
而后顧廷燁親自領軍,朝著反賊頭領黃淵殺去。
遼闊的洞庭湖,當即就變成了修羅場,廝殺聲震天響,水面之上火光四起,火勢滔天,血流漂櫓,將原本澄澈的湖水,都染成了紅色。
反賊的頭領黃淵見勢不對,直接帶著親軍乘坐小船想要逃跑,可還沒等他們劃到岸邊,就被顧廷燁提前埋伏下的漕幫漢子們從水里推翻了小船,將其生擒至顧廷燁的面前。
湖上的大戰持續了大半日,才落下帷幕,叛軍只剩下不到六七千人,丟盔卸甲,逃至湖中,被顧廷燁帶著大軍一路驅趕至岸邊,悉數看押了起來。
其實顧廷燁領著大軍真正殺死的叛軍不過四五千人,剩下的不是因為慌亂踩踏而死,便是被煙熏火燒弄死的,在水中因為力竭溺水而亡的也不計其數。
同時,叛軍的往荊州區的一萬大軍,剛剛趕至江陵境內,便被后邊追過來的張千均趕上了,雙方進行野戰,山字營往前邊一擺,叛軍的箭雨甚至連山字營的甲胄都破不掉,兩千重盾營杵在前邊,六千火字營以輪射覆蓋叛軍所在。
還有三千輕騎一分為三在外游蕩,伺機而動,隨時侵擾叛軍。
不過兩個時辰,一萬叛軍便被殺了大半,其中大多死于火字營的箭雨之下,其次是負責侵擾、驅趕和追殺的風字營輕騎,只有小部分死于山字營之手。
剩余的數千叛軍,不是竄入山林之中,便是就地繳械投降!
三月初七,清理完戰場的張千均領軍趕至荊州城外,與袁文紹會合,初八,黑甲軍猛攻荊州城未果,損失數百人,張千鈞頓時大為心痛,于是便改變策略,對荊州城圍而不攻,以山字營的重槍隊守住荊州北門,將三千風字營分做兩隊,守在東西二門之外。
命袁文紹率領一開始的三千輕騎,加上林字營和半數的火字營,迅速南下,和顧廷燁的大軍會合,掃蕩長沙府和常德府!
三月底,荊州,常德,長沙,武昌四府之地的大鼓叛軍悉數不是被剿滅,就是被擒獲,落入叛軍之手的四府之地悉數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