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自從新帝臨朝之后,朝中確實涌現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青年將領。
如今的京衛指揮使,南路大軍的先鋒顧廷燁,皇后的親弟,威北侯沈從興,黑甲軍的將領袁文紹之類的,也都展現出了極強的軍事才能。
可這些年輕的后起之秀們,如今已然悉數去了西北,如今朝廷里頭剩下的,老的老,弱的弱,無能的無能。
秦尚書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卻異常殘酷。
兵部尚書率先站出來反對:“陛下,大娘娘,臣以為秦尚書此言不妥,張千重將軍身系守護汴京的重責,統領大軍,拱衛皇城,守護的是陛下和太后大娘娘的安危,豈能輕動!”
這話一出來,就站在了大義的角度上,將衛允師伯的提議給否了,相較于西蜀一路的安危而言,永安帝和曹太后的安危顯然更加重要。
在這個皇權之上的封建皇朝之中,除了皇帝和太后自己之外,誰敢說他們的安危不及西蜀的安危重要。
兵部尚書一說話,一大干文臣當即就紛紛站出來附議,反對讓張千重領軍出征。
只是個中的緣由,是否真如兵部尚書說的那么簡單,那就見仁見智了。
如今老英國公領著二十萬大軍,英國公的次子張千均,亦領著八萬多的黑甲軍在慶州附近,加起來,便是將近三十萬的大軍了。
若是再讓英國公世子張千重當了這十萬大軍的統帥,那英國公府滿門,便等同于掌握了大周將近半數的軍隊,而且還是領兵在外。
雖說如今英國公府的家眷悉數都在汴京,可若是英國公父子三人當真喪心病狂到枉顧家人的安危,擁兵自重,如以前的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那般,自立為帝的話,那么如今風雨飄搖的大周,將會遭受到最為沉重的打擊。
就算英國公一家子對大周都是忠心耿耿的,可若是英國公一家手握那么多的兵馬,誰能放心的下,休說滿朝文武了,只怕就連如今坐在龍椅之上的永安帝,還有曹太后,估計都得寢食難安。
結果自然是一邊倒的局面,殿中所有的人,除了最開始發聲的那幾個,其余眾臣盡皆反對。
“除了張千重將軍之外,不知諸位愛卿可還有其他合適的人選?”永安帝沉聲問道。
兵部左侍郎站出來說道:“陛下,不知錦衣衛指揮僉事段將軍,可否為領兵之人選?”
小段?
永安帝搖了搖頭,說道:“小段將軍勇武有余,但智謀不足,不足以為十萬大軍的統帥!”
小段是跟著永安帝從禹州一起出來的,雖然對永安帝忠心耿耿,且悍不畏死,武藝亦不弱。
但小段的性子太直,又沒什么心機,用來當個沖鋒陷陣的猛將倒是可以,但一軍主帥的這個位置,還真不適合他。
這是,又有人提了一嘴:“上次平定荊襄之亂的謝秉德謝將軍如何?”
永安帝微微蹙眉,問道:“謝秉德將軍?”語氣之中,頗有幾分驚訝和不敢置信。
“回陛下,正是謝秉德將軍!”
永安帝的眉心的川字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卻皺的更深了,當初便顧廷燁便是拿著他的舉薦書信去的謝秉德帳下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