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多的西夏騎兵剛剛發起沖鋒的時候,城外的一座矮丘之上,便燃起了狼煙!
從頭到腳,從人到馬都被鐵甲包裹著的鐵鷂子剛剛發動沖鋒的時候,鐵蹄大地,方圓數百丈范圍內的整個地面都開始震動,細碎的石子,土塊被震得從地面彈起又落下,如此反復。
鐵鷂子的騎兵之間,用鉤索絞聯,雖死不墜,雖然讓鐵鷂子的威力倍增,可也帶來了一個致命的缺點。
只要一匹馬受阻摔倒,那么和它絞聯在一塊的那幾匹,同樣會被鐵鏈拽倒。
張千均之所以在榆林城外挖了這么多的陷馬坑和壕溝,就是為了防止西夏最為強悍的鐵鷂子。
至于其他的普通騎兵,且先破了山字營的重甲再說吧!
鐵鷂子加速才加到一半,就沖到了陷馬坑的區域。
戰無不勝的鐵鷂子第一次遇上了克星,只要有一匹馬的馬蹄踩入坑中,那馬兒的行動就會受阻,可旁邊的馬兒還在前行,可前行的慣性還在推動者它前行。
然后的接過就是要么馬兒折了腿,要么就是馬腿直接被扯斷,反正結果都是一樣,連人帶馬直接栽倒。
與之絞聯的騎兵也就遭了殃。
“怎么可能!”
榆林城頭之上,西夏大軍的主帥一臉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的場景,在他眼中所向無敵,縱橫披靡的鐵鷂子,竟然還沒沖到周軍的身前,就率先折損了大半。
與此同時,大周軍陣之中,將近五萬的弓弩手同時朝著陷馬坑夫君的區域的覆蓋箭雨。
因為那一千鐵鷂子后面的兩萬騎兵,也即將沖入下馬坑的區域。
一萬六千多支羽箭,無差別的覆蓋一個區域,所能夠造成的殺傷力,是無語倫比的。
那些西夏輕騎有不似鐵鷂子那般身披重甲,利箭難傷。
而且看到了鐵鷂子人仰馬翻的下場之時,那兩萬輕騎紛紛開始勒馬減速,可還是有不少人踏入了陷馬坑的區域。
而這時,箭雨落下。
不過數息的功夫,兩萬騎兵,便有四五千人馬,死在了周軍的箭雨之下。
余下的騎兵趕忙調轉馬頭,屁滾尿流的朝著榆林城逃了回去。
可陷馬坑處的一千鐵鷂子,卻連逃都做不到,此時此刻,身上的重甲在保護著他們不受箭雨所傷的同時,也成了拖累他們逃跑的累贅。
只能選擇棄馬,步行小跑著朝著榆林撤去。
羽箭落在他們身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金鐵交織之聲,隨即便被彈飛到四周。
也有那么些個不怎么幸運的,被射中一些鐵甲沒有辦法覆蓋住的地方,或者是甲胄比較輕薄的地方,也只能飲恨倒下,成為一具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