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追問:“那依衛卿所言,還需如何?”
衛允道:“方才兵部侍郎所言,臣亦非常贊同,如今我朝攜擊敗西夏與吐蕃之大勝,定能威懾周邊諸國,使其對我朝不敢有絲毫進犯!
微臣以為,只要派出一大將,前往西南邊境,統攝西南邊軍,震懾大理,令其臨機決斷,若是情況危急,便是出兵大理亦無不可!只要咱們師出有名,彼時便有了和大理國君討價還價的本錢!”
“派出大將?”永安帝愣了一下,隨即嘴角輕揚,露出個笑意:“不知衛卿認為朕應當讓哪位將軍去呢?”
永安帝心中已然意動了,雖說西南邊軍不似西北和蜀地那般勢大,卻也有著四五萬的人馬,若是能夠將西南邊軍握在自己手中,那他的腰桿子豈非更硬了,便是在曹太后和滿朝諸公面前,說話也能更有底氣一些。
雖說大周以文治國,但軍權才是王道,歷朝歷代,為什么那些個爭儲奪嫡的皇子王爺們,都要極力的拉攏統兵大將,因為掌握了兵權,便等同于掌握了話語權,才有上桌談判的資本。
“陛下,顧指使和沈將軍、張少將軍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可若是此等小事,若是動用他們的話,未免太過大材小用了些!”衛允沉聲說道。
永安帝亦深以為然的說道:“不錯,大理區區西南邊陲小國,顧愛卿和沈愛卿還有張愛卿,皆是我朝棟梁之臣,若是因此便將他們派去西南的話,未免顯得有些風聲鶴唳!”
衛允道:“微臣倒是有一個人選!就是不知合適不合適!”
“哦?衛卿不妨說來聽聽!”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好似提前演練過無數遍似的。
衛允笑著道:“陛下,西北一戰,顧指使屢出奇謀,先破蘭州,之后又在半月之內,連下西夏數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威名遠撥!
而顧指使出身寧遠侯府,臣聽聞顧指使有一嫡親三弟,名喚顧廷煒,今年已有十八之齡,同樣是文武雙全,少年英杰!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顧指使這般文韜武略,用兵如神,想必顧廷煒亦不會差,若是能夠讓顧廷煒前往西南軍中坐鎮,上有寧遠侯府威名,下有顧指使之聲勢,定能夠對大理起到震懾之用!”
“陛下不可!”衛允話音剛落,顧廷燁就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弟尚且年幼,心性未定,此前又是白身,從未有過統兵的經驗,恐怕不能勝任!”
衛允卻道:“顧指使此言差矣,顧指使在此番出征西北之前,亦從未有過統兵的經驗,卻也不是攻城拔寨,百戰百勝嗎!顧廷煒乃是指使嫡親三弟,定然也如指使一般,繼承了先寧遠侯之勇武。
再者說了,此番派遣將領前往西南,并非是為了打仗,只不過是為了威懾大理,防備大理大亂之后,有潰兵化作流寇,潛入我朝境內,襲擾我朝百姓。”
說著,衛允又沖著龍椅上的永安帝躬身禮道:“請陛下和大娘娘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