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所處的位置,所擁有的的全市之外,康王氏和歷史上那些個殘暴無道的亡國之君豈非沒有什么差別。
張氏不禁心中腹誹:當真是白瞎了那么好的出身。
“王大娘子和這個康王氏乃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姐妹,為何二人的性子卻如此迥異!”張氏不禁愈發好奇起來。
王氏性子雖然魯直,可是心地卻很善良,也沒什么心機城府,和王氏相處起來,根本不用玩那些彎彎繞繞,可以說是非常輕松,張氏對于王氏的印象也非常好!
盛老太太幽幽一嘆,和張氏細說了起來。
原來王大娘子小的時候,因王老太師和王老夫人在外赴任,根本照顧不過來兩個女兒,便將其放到了王老太師的弟弟那里寄養。
王老太師的這個弟弟雖然沒有入仕,不似王老太師那般聲名顯赫,但和王老太師的弟媳婦夫妻兩個,都是再善良不過的人。
雖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除了繼承自父母的先天天賦之外,后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對于人的一生,影響更重。
王大娘子在叔叔和嬸嬸的身邊一待就是十多年,待王老太師一家回京,將王大娘子接回去之后,王大娘子善良的本性已然養成了。
聽罷,張世不由得頗為唏噓的道:“想不到王大娘子還有這么這樣的曲折往事!”
盛老太太卻笑道:“我這個兒媳婦雖然有些時候糊涂了些,但在打理家事上面確實一把好手,說句不好聽的,如今她那個姐姐康王氏犯了事兒,我這心里呀,反倒是松了口氣!”
張氏先是不解,可頃刻之后,便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盛老太太之所以說這話,和王大娘子的性子是脫不開干系的,王大娘子素來是個幫親不幫理的性子,自身又沒什么主見,容易被人所誤導。
康王氏是王大娘子的親姐姐,王大娘子自然對康王氏深信不疑,認為她絕不會欺騙自己,說什么做什么都是為了自己好之類的。
先不說別的,就說依著康王氏如此狠毒的性子,若是攛掇著王氏做出些什么事情來,到時候連累到了盛家,那才是真正的禍事。
如今康王氏受罪獲刑,王大娘子頂多也就是憂愁煩悶一段時日罷了,待得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淡了,可若是任由康王氏這么狠毒的人整日待在王大娘子身邊,朝夕相處之下,那才是真正讓盛老太太擔憂的。
張氏在壽安堂里頭待了將近一個時辰,和盛老太太說了許久的話,然后才告別了老太太,離開了壽安堂。
既然來了盛家,那么張氏這個弟媳婦,自然要去舒蘭院看看大姐姐大衛氏還有小櫟哥兒,大衛氏又小蝶去叫了明蘭過來。
一直到申時將近的時候,張氏才告別了大衛氏和明蘭,離開了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