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氏手中的權勢越來越重,人也變得愈發威嚴起來,以前的慈祥和藹都少了許多,在慈寧宮伺候的宮人們沒有一個不是小心謹慎的,生怕觸了曹氏的霉頭。
隨著衛允把家眷帶離了汴京,太皇太后曹氏也開始發力,先是下令將羅網開始大幅的擴張,大有將羅網當真化作一張籠罩住整個大周的天羅地網的趨勢。
而且一應針對黑甲軍的調令也相繼頒發了下來。
可面對曹氏發下來的圣旨,剛剛成立的甘肅路卻忽然出了亂子,先是吐蕃境內的幾個部落聯合起來進犯甘肅南境邊區,而鄭老將軍駐守河套,分身乏力,而且駐守甘肅南境的可是黑甲軍,袁文紹這個武定伯就只能挑起大梁,親自前往坐鎮。
可接下來沒幾日,甘肅西北又出了問題,傳回汴京的軍報上頭是這么寫的:西域諸國發生戰亂,戰事已經擴散到了大周西北邊境之上,為了震懾這些西域小國,作為黑甲軍統領的郭淅庭已經親自領著大軍前去平亂坐鎮了!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太后盡管十分氣憤,可如今外敵來犯,將軍們忙于領軍迎敵而無法分身他顧,全都在情理之中,朝臣們的意思也都是邊防為重,至于調動的話,以后再調也行。
而且錦衣衛乃是天子親衛,太皇太后曹氏如今雖然掌握著朝政大權和傳國玉璽,可曹氏畢竟只是太皇太后,朝政和傳國玉璽也只是暫領而已,若是對錦衣衛做出過多干涉的話,只怕朝臣們都要懷疑她的用心了!
陜西和甘肅兩路,新政的施行還在繼續,尤其是甘肅一帶,那些個不識趣的西夏貴族都已經淪為了階下之囚,家產天地都被朝廷抄沒,少數識趣的配合新政交出了自己手中的土地反倒是受到了優待。
如今甘肅一路百廢待興,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當中,運轉司也在南方大肆組織與錦衣衛交好的商號進駐甘肅。
可對于甘肅的情況沒人能比當地人更熟悉了,這些個識趣的世家大族們在朝廷的牽引下,反倒是找到了另外一條發展的道路。
商業!
西北的土地本就貧乏,每年的產出也不算多,相反,在衛允推行的行政之下,商業開始蓬勃發展,各種手工制造業也開始興起,可謂遍地都是商機。
士農工商,商雖然排在最末,可那些個世家大族之中哪家名下沒有幾個商隊往來于各地之間,只要不是掛著自家的名頭,于仕途可不會有半點影響。
盛家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宥陽的盛家大房的盛維走的是商路,可盛紘這個盛家二房的家主走的卻是仕途,不僅沒有受到制約,盛維和盛紘這兩個堂兄弟相互扶持之下,反而都過得異常滋潤。
盛家大房的生意越做越大,荷包里的銀子越來越多,盛紘的官兒也越做越大,仕途一帆風順,而且盛維每年送到盛紘手里頭的銀子可都不是小數目,盛紘自己又不經商,這些年來若是沒有盛維支持他銀子給他打點上下的話,只怕盛紘的官兒也做不了這么順。
相較于甘肅,反倒是陜西的情況更復雜一些,畢竟關隴之地的世家大族多如牛毛,而且陜西本地的官員們也有不少都是出自這些世家。
而這一次,衛允沒有繼續放任。
有北鎮撫司在,衛允對這些世家大族們的清算還不是簡單的很!
除了少數真正清貴的清流世家之外,其他的那些個地方豪族之中哪一個沒點兒狗屁倒灶的齷齪事兒,屁股真正干凈的就沒幾個!
尤其是當初派出殺手刺殺衛允的那幾家,被清算的最慘。
謀害朝廷命官,而且還是當朝二品大員,有丹書鐵券,圣旨冊封的平西候爺,這罪名已經夠誅滅三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