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料到,今日唐伯彥拋出深思熟慮許久的新政計劃,在朝堂之上竟遭到了超過半數的反對。
新政有人反對本不奇怪,畢竟就算位高權重如唐伯彥這般,也依然不缺幾個或居心叵測或頭鐵不怕死的政敵,可超過半數反對并且連歷來支持他的郭太后也明確不贊同,那就有問題了。
究竟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難道,又有人在背后陰謀串聯心懷不軌?
看來,得好好查一查,再砍幾顆腦袋以儆效尤。
大鴻臚霍九章、御史中丞宋世南二人食古不化,這次必須貶出京師,之后是抄家滅族還是放一馬,再看心情。
郭太后暫且先不動,不過國舅家那幾個橫行不法的紈绔子弟,剛好可以借人頭一用。
唐伯彥心中已大致有了決斷,待散朝便要親手拉開殺雞儆猴的大幕。
此時耐著性子勸說郭太后回心轉意,無非是看在往日情分的最后挽救,畢竟重新培植一名聽話的太后雖不難,卻麻煩。
“丞相,哀家還是覺得,突然全面施行新政,弄不好就會動搖大衍國本……”
郭太后居然固執己見,油鹽不進!
唐伯彥一聲輕嘆,意興闌珊的正要結束勸說,忽然就聽到了那一聲席卷金鑾殿的呼喚——“唐伯彥,立刻回魏王府,爹有事!”
聞聽此言,唐伯彥竟一下愣住。
殿內群臣亦是面面相覷——誰不要命了?竟敢如此挑釁事父極孝的唐丞相?
廷尉李俊臣反應最快,越班而出環顧四方大喝道:“大膽!誰在直呼丞相名諱?當值御前禁衛何在?還不速速封鎖殿門,索拿罪逆!”
“住手。”已然回過神的唐伯彥,深深看了廷尉李俊臣一眼:“那是家父。”
聞聽此言,素有酷吏之名、能止小兒夜啼的廷尉李俊臣,額頭竟唰唰滲出了細密冷汗!
畢竟李俊臣比誰都清楚,詔獄現在有多少種刑具。
“丞相,我、我……”
李俊臣結結巴巴試圖解釋。
唐伯彥擺擺手,又朝著龍椅上的小皇帝微微欠身:“陛下、太后娘娘,家父有召,容臣告退。”
說完,也不等小皇帝與郭太后做出回應,唐伯彥便扶著腰間的三尺御賜儀劍,匆匆而去。
對于唐伯彥來說,國事自然是重于家事的,可如果對象是含辛茹苦將他養育成人的老父親唐寧,那就又要另當別論。
雖然,唐伯彥想破頭,也沒想明白臥床不起的老父親,怎么將聲音傳入金鑾殿的,難道……老三那個孽障,又偷偷從萬靈窟逃了回來?!
待到唐伯彥走出殿門,原本鴉雀無聲的金鑾殿內,轟一下就變的比菜市場還要噪雜混亂!
列班而站的大小臣工交頭接耳,他們迫切想要弄清楚——
魏王\丞相家那位唐寧唐老太爺,不是已經中風癱瘓了嗎?
魏王府與金鑾殿之間,直線距離少說也有四里,唐老太爺是怎么把話傳過來的?
難道,唐老太爺其實是一直深藏不露的武林絕世高手?又或者干脆就是扮豬吃虎的仙道修真?
唐老太爺可能也是修仙者這種可能性,甚至讓某些剛剛反對了魏王新政的官員,已暗暗開始后悔。
要不,散朝之后就備一份厚禮,以恭賀唐老太爺大病得愈為理由,去魏王府走一遭?
金鑾殿內的眾臣還不知道,被唐寧借助“大聲公”一嗓子嚇到的并不止他們,而是還包括了恰好十里方圓京城城墻之內的幾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