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我已經到你們醫院的門診樓前面了。到哪里找你?”李權給蘇菲發了一條消息。
過了許久,蘇菲才給他回了一條信息。
“外科答樓三樓走廊得我!”
得我?
李權禁不住咧嘴露出笑容。
意思就是說,到外科三樓就能得到她?
她應該是在特別緊迫的狀態下發出這條信息。因為短短的十幾個字,錯了兩個字。
她的本意,應該是想說“外科大樓三樓走廊等她!”
結果因為太過緊迫,把大字打成了答,把等字打成了得。
“行,那我就到三樓得你!”
李權回了一條信息,還在后面加上一個壞笑的表情。
久久沒有回音。
估計她現在很忙,根本沒時間摸手機。或者是現場情況不允許她摸手機。
李權從門診樓的正門進入,一直向后面走。
大多數醫院的外科都會建在門診樓同一棟樓,或者是旁邊。
穿過門診大廳后面的走廊,一眼就看到了外科大樓。
看上去規模還不小,安排兩三百張床位應該不成問題。
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床位數目。
因為它只是一家三級乙等醫院。
身為業內人士,到了一家陌生醫院,只要看上幾眼這家醫院的布局,各科室的規模大小,基本上就能判斷出這家醫院的業務情況。
快康醫院的總床位數也就五百多張,外科就占掉了一大半。
這太不正常了。
醫院的床位數分配,其實是有要求的。
比如同樣一張床位,放在外科,一個月可以創造上千萬的效益。放到急診科,才能創造十萬不到的效益。
那我身為院長,在分配床位資源時,肯定會往死里壓縮急診科的床位,然后盡可能的多分配床位給外科。
像李權所在的惠爾醫院,內科的床位數最多,婦產科、外科的床位數都比較均衡。兒科次之,其它科再次之。
大部分醫院的內科,占用的床位數就算不如外科,也肯定少不了多少。
這是由兩方面決定。
內科的單個病人住院時間長,另外內科的效益也是相當不錯。
當然,要說最賺錢的科室,肯定是腦外科。
隨便一個手術,收費就是普通人一年以上的收入。
誰讓腦袋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身體器官呢。
從快康醫院的外科床位數,可以推斷出快康醫院肯定是外科業務最好。
一路走樓梯上三樓,一樓的各個檢查室都已經下班了。
二樓是門診,醫生同樣下班了。走廊過道上稀稀落落的坐著一些病患、家屬。
上得三樓,李權被嚇了一跳。
只見過道上都擺著不少床位。
用人滿為患四個字形容,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正常來說,醫院規劃時病床肯定擺在病房內。過道上擺的這些床位,都屬于后來增加的臨時床位。
這也間接說明快康醫院的外科業務非常好。
李權掃了兩眼,可以看到護士、醫生忙碌的身影。其中一道柔弱的倩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她正拿著一個剛洗好的尿盆,快步從洗手間走出來。
“蘇菲,你怎么搞的?連下個尿管都不會嗎?”
遠處傳來一名醫生的喝斥聲。
李權的記性很好,這名醫生就是在電話里命令蘇菲給病人下尿管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