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方法則是走捷徑,可以快速治好疾病,而且只需治療一兩次就能治愈。不過B方法的風險非常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人給治死,治殘。
華佗的這些針灸思路給了李權不小的啟發。
他漸漸的沉浸在書中。
不知不覺就已經了十幾頁。
“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
這段話,初讀之下,李權就覺得與之前讀的十幾頁內容有些迥異。
就好比前面十二個都是面容精美,身材上佳的美女。看到第十三個時,雖然也很美,不過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具體哪里不對勁呢?
細細察看,原來前面十二個都是純天然的美女,唯有第十三個是整容整出來的。
失去了自然,看上去多了幾許人工雕琢的生硬。
李權現在看的第十三頁內容,與那個整容整出來的美女極為相似。總覺得失去了原汁原味,不諧調。
“不對,這個第十三頁應該不是華佗所書。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但是與前面的內容相比,又好像出自同源。這個第十三頁的內容,更像是華佗的學生學了華佗的醫術后,寫出來的。”
李權細細品讀之下,腦子里冒出這種推測。
這種推測剛剛冒出來,他的眼前一花。
有著一行令他熟悉而又激動的光形文字出現。
【你成功發現《枕中灸刺經》一書的缺陷,獲得華佗的好感度+10。獲得樊阿的好感度+10.】
李權一下子懵了。
甚至都忘了激動、歡欣雀躍。
因為他看了這么久的古代名醫書籍,獲得好感度的次數也不算少了。但是還從沒有像現在這般,一下子獲得兩個人的好感度。
這次獲得好感度的方式,更是讓李權目瞪口呆。
就因為發現了書中的第十三頁內容與前面的十二頁不同。但是讀起來,又覺得與前面十二頁的醫術有些淵源。于是,他獲得了好感度獎勵。
首先可以肯定,他的猜測是正確的。
否則也不可能獲得好感度。
這個樊阿是誰?
李權的眼神凝成一個點,他的腦子里浮現出曾經看過的有關樊阿的資料。
樊阿(公元164-公元272),彭城人。樊阿曾經跟隨華佗學醫,擅長針灸并勇于探索,《三國志》說一般的中醫在病人胸和背部用針灸治療病時,只敢扎進去不超過4分,而樊阿敢扎進去好幾寸,并且針到病除。
此人是華佗的弟子,而且在針灸方面的醫術,頗有名氣。
甚至就連被后人尊稱為針灸鼻祖的皇甫謐,極有可能得了樊阿的傳授,最終才能在針灸領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
說到這件事情,還有一個故事。
華佗得罪了曹操,后來被砍頭殺害,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其中有著一個故事傳說,華佗臨死前把畢生所學都寫了下來,編成了一本名為《青囊經》的書。
為了不讓醫書失傳,他在獄中偷偷把這本醫書交給了獄卒。
有人說獄卒害怕受到牽連,不肯接受。華佗生氣之下,把這部珍貴的醫書扔進火盆里燒掉了。
只是想想都覺得這種說法不可信。
華佗被關在監牢里,哪來的火盆?曹操對他恨之入骨,還會好心的弄一盆火在獄中給華佗取暖?想想都覺得荒謬。
所以這種說法不可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