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牛竟然秒回他的信息。
“謝謝老同學,我一會收到錢了,立刻帶人去你家開工。”
這么早,張大牛居然也起床了。
李權不禁感慨,看來不止自己一個人在努力啊,每一個想要成功,或者已經成功的人,都在默默的努力。
“地基做好后,我轉第二批合同款給你。建別墅的事,請老同學多費心。”
李權的卡里明明還有五十六萬多塊錢,為什么沒有一次轉給張大牛?
這就叫防人之心不可無。
雖然大家是老同學,有不錯的交情,但是任何感情與友誼,其實都是經不起誘惑的。無非就是誘惑不夠大,所以才不會心動。
這種涉及到很大一筆款項時,必須先小人,后君子。
否則,吃虧不說,友誼也很容易翻船。
轉賬完畢,李權開始捧著《本草綱目》繼續。
他非常期待能夠再次獲得李時珍的好感度。
過程中,他又發現了兩幅插圖錯誤。
可是都沒有給他加好感度。
這也讓李權意識到,讀一本書的時候,獲得好感度的方式或許有千萬種。但是如果是同一種方式,只有第一次才有效。
照眼下的情況來看,恐怕要把整部《本草綱目》全部讀完,才能獲得5點好感度了。
沒辦法,只能耐著性子慢慢讀。
李權有些眼饞的看了一眼施貴借給他的那卷龜甲簡書。說實話,這卷扁鵲的《內經》對他的誘惑非常大。
如果真是作者的原書,只要讀完了,獲得的好感度肯定非常可觀。
扁鵲的醫書,在市面上根本買不到。
這卷《扁鵲內經》也更顯珍貴。
很可能,這是唯一能獲得扁鵲好感度的一部醫書。
華佗最厲害的醫術是外科醫術,那么扁鵲的醫術會是什么呢?
李權特別期待。
另外,《扁鵲內經》本身的內容,對李權的吸引力也是極大。
中醫里面的經脈一般是連著來叫的。
但是經排在脈的前面。
經與脈,相輔相成,卻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扁鵲與華佗屬于同一時期的神醫,兩人的名氣差不多大。
而且兩人的醫術方向,也是截然不同。
華佗研究的是術,即外科手術。而扁鵲研究的是內經與外經。
縱觀整個華國的幾千年歷史,真正研究經的人,只有兩位。
第一位,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黃帝,留存于世的《黃帝內經》成了中醫界的四大醫書之一。
不過此書是否真的是黃帝所著,還有很大的爭論。
更有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黃帝內經一書很可能并不是黃帝所著,而是成形于西漢時期。
真要如此的話,扁鵲應該是公認的,可以考證的研究經的第一位中醫。
也就是鼻祖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