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主任竟然一點都不懷疑李權的中醫療法是否有效。
這讓李權對這位鶴主任更加警惕了幾分。
因為很可能,這位鶴主任已經對李權的個人情況詳細了解過。
“內服的藥物,屬于處方藥,恐怕需要我們中醫科室開出來。至于針灸的工具與藥物,倒是可以由功能神經外科代為準備。我立刻把所需的工具與藥物寫給您。治療的地方不需要手術室,只需一間不受人打擾的靜室即可。”
李權說話間,已經開始快速寫了一張材料清單。
包括針灸的藥物,銀針。
開中藥處方,只能借劉教授的名義來開。
……
一間治療室內,李權正在專心的給病人治療。
他的表情嚴肅,給病童扎著銀針。
十八厘米長的銀針,刺進病童的脖子,嚇得站在旁邊觀看的封先生連呼吸都摒住了。
這么長的針,足夠將脖子扎個對穿了。
要知道,人的脖子上,血管豐富,神經密布,淋巴密集。
把脖子形容為生命的第二禁區,一點都不為過。
打架的時候,對著敵人的脖子砍上一記掌刀,敵人很容易當場暈迷倒地。
李權也是第一次施展通經術,內心同樣緊張。
不過他要比家屬、鶴主任等人鎮定得多。
因為學到的任何一門神醫技,都從未讓他失望過。
中醫里面有一句話,叫做脈易順,經難通。
脈里面行走的是氣血,經里面傳導的卻是人的各種神經信號。
比如痛感神經、運動神經、興奮神經等等。
學人體解剖時,李權至今仍然清晰的記得老師是這么教的。
“靜脈解剖顯示藍紫色、動脈是淺粉色、黃白色是神經。下刀時,這些都是需要避開的位置。特別是神經,絕不允許切開。”
血管是有彈性的管道,尤其是動脈。
但是腦神經的質地和顏色卻有點像是鹽水豆腐,然后周圍神經則有點像是白色纖維,明亮,像血管一樣薄。
很多人以為神經就是血管,那是完全錯誤的認知。
兩者有本質區別。
神經由聚集成束的神經纖維組成,神經纖維本身的結構被神經元軸突外的膠質細胞形成的髓鞘所覆蓋。許多神經纖維聚集成束,被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包圍,從而形成神經。
如果切開人的脖子,細心觀察,就能發現神經大多數是黃色和白色的纖維帶狀。
了解了神經的特性,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神經那么難治了。
你讓一個手術經驗較為豐富的外科醫生接通一兩根血管,哪怕是高風險的動脈血管,他都能從容以對。但是你讓他接通一些較麻煩的神經,他的腦袋可以瞬間搖成撥浪鼓。
不是他的水平差,恰恰是因為他已經具備了一定外科手術水準,才深知神經束的接通究竟有多難。
外科手術時,你不小心把血管切斷了,上級醫師最多批評你兩句。
要是把神經給切斷了,上級醫師那表情怕是會恨不得把你給吃了。
李權的通經術,主要以中藥內服通經,針灸通經為主。
目前還只是入門級別,屬于較為淺顯的水平,暫時還沒有領悟高深的手術疏通神經。
不過扁鵲的神醫技里面有著置換心臟的本領,李權大膽猜測,通經術達到較高境界時,很可能有著手術接通神經的醫術水準。
好在眼下這個病童的神經只是堵塞,并未嚴重受損。
更沒有缺失。
本來,通過做CT檢查,可以清晰的查出頸部分布的大多數神經。
但是因為病人的情況很特殊,以致于讓鶴主任,甚至是省人民醫院的神經科主任醫師們,很難斷定到底有沒有運動神經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