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前來求診的病人里面,絕大多數都是視神經方面的問題,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需要李權用針灸治療。
李權也累得夠嗆了。
求診的病人多,這是好事情。
限號是一個被迫做出的措施。在保證診療質量的前提下,得想辦法多接診病人。
不然把病人擋在外面,不利于惠爾醫院眼科的盤子做大。
“辛主任,我看有必要再開一個視神經門診室。有這個領域能坐診的醫生嗎?”
李權趁著沒病人的時候問道。
“主治級別沒有,但是住院醫師級別有三位都有能力坐診。”辛樂醫師想了想,這才答道。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惠爾醫院的眼科人才儲備有著斷層現象。
視神經領域,主任醫師就只有夏平教授一人,然后主治級別就只有辛樂一人,住院醫師級別倒是有三人,算是勉強可以。
“咱們醫院的人才引進,你得多操點心,不說別的,光是這個視神經領域的人才儲備,太不合理了。至少要保證一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狀態才行。”
李權皺著眉頭叮囑道。
辛樂醫師露出一絲苦笑。
“院長,不是我不想引進,是養不起啊!咱們眼科如果能夠一直有今天這么好的求診量,那我肯定可以向人事科遞交人才引進申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池塘太小,容積有限,養不下太多的魚。
這個道理李權懂。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咱們惠爾醫院想要發展做大,只能一步一個腳印來。看來得想辦法先把盤子弄大才行。”
李權有了一絲深度思考。
他剛當上院長沒兩天,再加上自己不缺錢,確實沒有考慮到一個科室的承載力。
一個科室每天就幾個病人來求診,要養活十幾二十個醫生、護士,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樣好了,你先安排那三位有能力坐診的住院醫師坐診,再開一個視神經門診室。可以像急診科那樣,直接弄一間大點的門診室,讓三位醫師坐在一間診室內,同時為三位病人診病。
如果遇到拿捏不準的,還可以相互討論一下。
不過這種只能局限于住院醫師這一級別。
到得主治這個級別,必須是單獨一間診室。”
李權給出了指導意見。
先讓三位住院醫師試著坐診,如果效果還不錯,明天就可以不再限診。
……
到得中午吃飯的時候,李權的電話響了。
是蘇菲打過來的。
“親愛的,下班了嗎?”蘇菲問道。
“別提啦,今天眼科的求診病人爆了,我一上午忙得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下午估計還有得忙。”李權這才記起與蘇菲約好了,今天下午去提車。
他不禁苦笑,以前看著別人開車特別羨慕,幻想著什么時候自己也能有一輛就好了。
現在駕駛證拿到手了,銀行卡里的錢多到用不完。
社會地位也提升到了一個以前認為一輩子都很難達到的高度。
誰知現在愁的卻是沒時間去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