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書上的內容復雜,或者很晦澀,很高深,李權需要的閱讀時間別說是四個小時,就算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夠讀完。
先說說這位吳塘何許人也。
或許很多人只聽過華佗、張仲景、扁鵲這些醫學大佬的威名。對于吳塘這個人名,卻鮮有耳聞。
其實這位吳塘在清代的名氣也是非常大。
他是江蘇淮陰縣人。初習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繼病故,而專心攻醫。后至京師,參加《四庫全書》之抄寫與校檢。
僅憑參加《四庫全書》抄寫、校檢這一條,便可看出他的學樣地位有多高。
接下來說說吳塘在醫學上的成就。
特別是溫病學方面成長經歷。
首先,他是葉桂的粉絲,對葉桂的醫術十分崇拜。更是深入研讀葉天士的所有醫術理論。特別是溫病方面的病例、治療方案等等。
另外,他還深刻學習了吳又可的《溫疫論》。
可謂是集眾家之所長,參古博今。
然后結合臨床經驗,最終創下了李權手中拿的這本《溫病條辨》。
而且是吳塘的原著。
此書尤其珍貴。
這本書也是李權最后的希望。
可惜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這部醫書讀完,幾乎不可能完成。
翻天第一頁,李權的目光掃過書中內容。
只見字跡工整、圓潤,賞心悅目,看著讓人格外舒服。
僅僅只看了第一段話,李權就感到一個頭兩個大。
書中的內容太過專業,而且全部是論述溫病方面的知識。
關鍵這些知識點,有很多都是李權聞所未聞的。
說實話,讀起來,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小學生在讀高中生的書籍。太難了。
頓時,李權感到一陣絕望。
滿打滿算,包括今天剩下的一個多小時在內,他能用來看書的時間恐怕不會超過五個小時。
而這本醫書總共有五六十頁之多。
一個小時要看十多頁,內容還這么難,怎么可能完成?
蠻干的話,李權一絲機會都沒有。
智慧是個好東西,關鍵時刻可以解決很多困難,還能救命。
李權暗自琢磨,既然吳塘對葉桂無比崇拜,著作這本《溫病條辨》之前,更是深入研讀過葉桂的的有關于溫病、時疫方面的醫學理論與病案。
那說明這本書的醫學基礎,就是葉桂的醫學理論。
那么,先把葉桂關于溫病方面的兩門醫術學會,然后再來研讀這本吳塘的《溫病條辨》,是否能夠更輕松?
打定主意后,李權不再遲疑。
當場把葉桂的時疫專治與溫熱辯證逐一兌換,學習到手。
整個學習、消化吸收過程,大概花費了十分鐘左右。
學習神醫技需要的時間非常少,主要就是好感度的獲取極為困難。然后神醫技的提升非常困難。
把葉桂的這兩門醫術全部學會以后,李權驚喜的發現自己獲取了大量溫病方面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