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城的百姓被關在家中擔驚受怕三日后,禁令終于解除。
走出家門,百姓的臉上帶著忐忑,心中都有疑問。第一個自然是瘟疫是否真的平息?第二個,三公主元秋是否平安?
消息傳開,并沒有什么瘟疫,是蓄謀禍亂東明國的賊子給一個無辜嬰孩下了邪毒,絆住元秋,趁機造謠生事。
“那孩子還活著嗎?三公主沒事吧?”元秋曾經親自接生過的一個婦人神色焦急地問身旁的人。
“那當然了!咱們東明國的三公主可是醫仙下凡,區區邪毒,怎么可能難得住她?皇上下令城中封禁,是為了保護咱們,怕賊子作亂害人!三公主已經把那孩子救回來了!”
“我還聽說,那孩子可不是一般人!”
“是哪家的孩子?”
“曾經南詔國的謝老神醫你們都聽說過吧?他救人無數,可是個仁心仁德的大善人!”
“聽說過,這跟謝老神醫有什么關系?他不是早就過世了嗎?”
“謝老神醫是過世了,但他還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這次險些被賊人害死的,就是謝老神醫嫡親的重外孫!”
“真的?好像聽說謝老神對蘇天仙有恩,那賊子可真是狠毒,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是啊!幸得咱們三公主厲害!不然不定會如何呢!”
……
百姓紛紛走出家門,街上的店鋪陸續開了,不少人在高談闊論關于過去的這場風波。
沉寂了三日的萬安城正在恢復往日的熱鬧繁華,只是往日最喜歡出門亂逛的段云鶴,今日聽到那些百姓對元秋的交口稱贊,雖然覺得并不夸張,但他可沒忘了,就在三天前,萬安城那么多百姓險些暴亂,很多人沒有自己的判斷,跟著叫囂要燒了客棧,燒死元秋……
經過這次的事,段云鶴也算是看明白了。百姓并不都是淳樸善良的,而他們做再多造福百姓的事,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人總歸是趨利避害的,平常時很難看出一個人的本性,當有了利益紛爭,面臨危難時刻,才能看到人心善惡。
“王爺,客棧何時……”掌柜恭敬地站在一旁問段云鶴。
段云鶴和馮金寶一起過來,去看了蘇顏挖的那條密道,里面的氣味散不出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難聞了,段云鶴強忍著走出來,跟馮金寶一起嘔吐了好久。
馮金寶覺得應該把密道填上封死,但段云鶴嘔吐完,就有了新的想法。
“以后這里仍是客棧,但不再開門做生意了!”段云鶴說。
掌柜的很是不解,不做生意,還叫什么客棧?
“趁著這次機會,好好修繕一下,把桌椅物件都換成最好的!”段云鶴說,“以后只用來招待皇家的客人!”
這就是段云鶴的想法。他就算現在把段家所有正在賺錢的生意都停了,擁有的財富也夠他揮霍一輩子,這家客棧雖然在萬安城是最高檔,最受歡迎的,但對段家而言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