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沒想到趙婷會這么說,微微一愣,但還是回答道:“應該是每一句話都是真的,只不過變換了語序,這樣才讓人覺得可信吧?”
趙婷搖了搖頭道:“你這些都是在網上看來的吧?其實你說的對也不對。說你說得對,那是因為你說的這個確實是對的,說你說的不對,那是因為你說的這個對那是有前提條件的,是你站在重新組合后的話邏輯嚴密的基礎上。
對于一個不知道真相的人而言,其實大家看的更多的不是每一句話的正確性,因為他不知道是否正確,要是知道你還怎么騙?
對于完全不清楚真相的人而言,大家判斷一件事情是不是真實的條件有三個,只要都滿足,那一般人就會忍著這是真實的。”
“那是哪三個呢?”陳逸忍不住問道。
趙婷笑著說道:“第一點,是根據自己知道的東西判斷,這一般就是指所謂的常識,或者是一些行業的基礎知識,這些大多數人或者某一行業內的大多數人都會了解的東西。如果某一個人對你說了一件事情,但是其中有幾點讓你覺得和你知道的常識不太一樣。
比如說有一天你一朋友跟你說他在路邊攤看到了沒有帶一個保鏢在那吃飯,你朋友跟他聊了一會兒,他很欣賞你朋友。這種事你相信嘛?你一定不信對嗎?因為這件事情本身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常識。
第二點就是對方話語中的邏輯的嚴密性,我們當判斷對方的話語中不存在一些明顯的常識性錯誤的時候,那一般來說會習慣性地去分析對方話語的邏輯性,如果我們發現有不符合邏輯的事情,那么一般來說我們就回去質疑對方的話語的真實性,這也舉個例子,就比如情侶在表白的時候,如果男生說:“我喜歡你是因為你很漂亮,所以我想要跟你在一起。”那么這個時候女生就可能會問:“那如果以后我不好看了呢?或者你遇到其他好看的了呢?”如果這個時候男生說:“那我也喜歡你,不管遇到再好看的,我都只喜歡你,我會一輩子對你好的。”那我問你,如果你是女生的話,你會相信這個男生的話,愿意跟他在一起嗎?”
陳逸搖了搖頭,趙婷問道:“為什么?”
陳逸說:“因為在一起喜歡我就只是因為長相,那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話,可以因為長相跟我在一起,那就可能因為長相而分開。”
趙婷說道:“你說的沒錯,這就是邏輯出了問題,這個男生前后兩段話的邏輯之間存在問題。所以我們判斷邏輯就會覺得這段話是假的。”
陳逸點了點頭道:“那第三點呢?第三點是什么呀?”
趙婷道:“第三點就是態度。”陳逸不解道:“態度?什么態度?我沒明白趙阿姨你說的這是什么意思。”
趙婷笑了笑道:“這個態度,指的是說話的人的態度,語氣、表情、動作等等所表達出的信號。我們每一個語言、動作、語氣、神態等等,實際都是在對外界傳達信號,這個信號別人是會接收到的,如果這個信號表達的信息是和你說的信息不一致,那么就會讓人懷疑你話語的真實性。
這也舉個例子吧,就比如你跟我保證一件事情的時候眼神躲閃飄忽、語氣猶猶豫豫、那你覺得我會相信你的保證嗎?換位思路考一下,你會相信嗎?保證的人自己都不太肯定,他的語氣、神態都已經跟外界表達出他自己不太確定這個事實,所以即使他的話語中沒有常識性的以及邏輯性的錯誤,那么依舊會有人質疑他言語的真實性。
這就是剛剛說的三個關注點,你仔細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其實網上有很多關于如何騙人,謊話怎么說才容易被人相信的說法,其實無非就是這三點而已。無論是你說的將真話打亂順序重新組合,還是其他的諸如半真半假的說法都逃不過這三點。
打亂順序重新組合因為話語本身是真的,所以不存在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和問題,說話的人本身之道對方不可能在話語本身上找出錯誤,所以一般也會相對的自信一些,可能存在問題的地方就在于在重新排列組合的時候,話語間的邏輯關系是怎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