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昊素有賢德之名,至邊境后從未擺過太子與主帥的架子,治軍公正嚴明且不失仁厚善慈,在茅石眼中,這是一位值得投靠的主子,他的謀劃是借此機會謀個好前程。
身為罪奴,僅有賤命一條,他決意用性命去賭,賭楚云昊會被他的虛偽忠心打動。
當時的他想都不敢想副帥之位,只要能當一位服侍主帥的兵士,不再做炮灰死士,不再餓肚子,不再受人欺辱,便心滿意足。
傷重的楚云昊體力不支,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茅石抓住時機悉心照顧,以示忠誠。
歹毒的副帥未尋到楚云昊的尸體,疑心他還活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軍營外設下重重關卡,只為趕盡殺絕。
茅石充分發揮草根智慧,與重傷初愈的楚云昊一同喬裝成乞丐的模樣,繞路從邊境商鎮進入楚州。
最終楚云昊與聞訊前來邊境營救的舅父匯合,平安重返軍營,并依軍規處置了所有策劃陰謀之人,自此才在邊境軍中立穩腳跟。
茅石賭贏了,大贏特贏,重情重義的楚云昊不僅提拔了他,還慧眼發現了他在軍事謀略方面的天賦,特意安排人教導他識字、讀書、習兵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為楚云昊的隨從之后,茅石漸漸褪去了粗鄙功利之氣,不但掌握了兵法的智慧,還明白何謂大將之風,何謂君子之道,何謂國之大義。
后來楚靈犀也來到軍中,全軍上下無人敢得罪這位嬌縱任性的小公主,恨不能當觀音菩薩似的供著,除楚云昊之外,唯茅石有規勸公主的膽量。
楚靈犀表面霸道不講理,但心中自有一桿掂量愛與恨的秤,因茅石對兄長有搭救之恩,所以她從未為難過他,對其勸解之言多多少少能聽進去幾句。
為了不讓妹妹在軍營中虛度光陰,楚云昊請來多位名師,教授治國治軍之道與琴棋書畫各項技藝。
年少的楚靈犀厭學貪玩,整日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戲弄師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云昊見招拆招,為把學渣妹妹培養成才,特派茅石從旁監督。
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差事,因為在督促學渣公主的同時,茅石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每一堂課,茅石都恪盡職守,一邊認真聽講,另一邊適時戳醒打瞌睡的楚靈犀,課下還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厭學公主。
小小年紀的楚靈犀對他的嘮叨煩不勝煩,時不時就擺出一副“不聽不聽,石頭念經”的任性姿態,后來她大開腦洞,想出了“文武知識交流大會”的花樣——
她特為石頭準備了課桌與全套課本,作為交換,石頭必須親自教導她刀法、劍術和騎射。
茅石永遠難忘的一刻,是楚靈犀請他在嶄新的課桌前落座,并講出自黑的大實話——
“我注定成不了學霸,師父們給我講課無異于對牛彈琴,而你是好學上進的可塑之才,成日站著聽課實在是委屈,從今日起你就做本公主的同窗陪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會精髓之后再講給我聽,另外課余時間必須把軍中的刀法、劍術和騎射技藝都傳授于我!”
那一堂是詩文課,學究所講的古詩《雁門太守行》,正與茅石心中之志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