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心懷里揣著六十五枚銅板,背上背著空空的背簍,走在祥云鎮的街上。
因為心里有事兒,就沒有很注意腳下。
這樣漫不經心的結果就是,她竟然順著香味兒的指引,走進了一家主打鹵味的小飯館兒。
小二的招呼聲,才讓她回過神來。來都來了,還是吃點兒什么再走吧!
六十五枚銅板,對于這個時代的小孩兒來說,稱得上是一筆“巨款”。
畢竟在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小孩子身上有個三五文錢,能買個泥叫叫、冰糖葫蘆之類,已經算是家境相當不錯,孩子本身也相當受寵的啦。
手里有錢,心中不慌。
李云心淡定地看了看墻上貼著的菜牌,名字個頂個的好聽,價格也還算實惠,那就在這兒吃吧!
考慮到自己人小,肚子也小,李云心只點了半只燒雞,一碟鹵肉,兩塊炊餅。
本來李云心以為炊餅就是饅頭。這是她以前在網上看過的說法。
沒想到,等菜上來才發現,原來炊餅其實是一種蒸餅,發面兒的,還帶餡兒。
只不過這餡兒是素的。
李云心嘗了嘗,她以前沒吃過這種東西,沒想到,滋味兒竟然還不錯。
相比之下,鹵肉稍遜色一些,燒雞是真的非常好吃啊!
李云心敞開了肚皮,吃得飽飽的,為了消食,還喝了幾口店家贈送的粗茶。
兩塊炊餅花了四文錢,半只燒雞三十文,一碟鹵肉十文,粗茶不要錢,兩樣簡單的小茶點也是店家贈送的。
吃了這一餐,李云心今天的收入,就剩下了可憐巴巴的二十一文錢。
不過也還好,她本來還以為,這六十五文得全部花光光,一文錢都剩不下的。
摸著吃得圓鼓鼓的小肚子,李云心頓時覺得無比滿足。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此時她很顯然還處在金字塔的最底層,溫飽尚且不大滿足,其他的么,都得往后稍稍。
李云心走在祥云鎮的街道上,仔細觀察著道路兩旁的店鋪。
雖然她暫且定下了采藥賣錢的初步計劃,但進山的機會不是天天都有,進了山又能瞞過別人,順利混到鎮上的機會,就更為稀缺。
她需要再想想別的主意,最好是那種可以一次就賺到一大筆銀子,還不需要她經常跑來跑去的。
李云心一路走,一路觀察,一路絞盡腦汁地想著主意,渾然沒注意,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
一般遇到僻靜的巷子口之類,李云心都會分心注意一下環境,快步走過。
但在人流來來往往的繁華區域,她就沒有那么強的警惕心。
結果,走在大街中央,突然從路邊沖出來一個包著頭、穿著粗布衣裳、年紀差不多四十來歲的婦人,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抬手就往她臉上拍:
“你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聽話!快點跟娘回家!”
李云心頓時知道大事不好,自己到底還是大意了,這是遇到人販子了!
她一邊拼命掙扎,一邊大聲喊道:“救命啊!”
路上行人也有駐足停下,看著要不要上來幫忙的。婦人卻大聲責罵道:
“你這孩子,怎地這樣不懂事!你爹不過是讓你下回再做新衣裳,這一回先給弟弟做,你怎地就能離家出走了?”
周圍的人一聽,緊張的神情也頓時放松下來,還跟著指責李云心:
“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爹娘哪怕打你兩巴掌,你也不能離家出走啊!”
“做姐姐的,就得有做姐姐的樣子,本來大的就該讓著小的,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呀!”
李云心絕望地發現,那些“仗義執言”跟著指責自己的人里面,真正多管閑事的吃瓜群眾并不多,倒是有兩個跳的最歡的,腦門兒上飄著明晃晃的“人販子”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