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太爺強忍著自己心中的不爽,暫且先將這幾個人販子收押。
這縣太爺既然看這幾個貨不爽,都不用自己吩咐,就有那乖覺的差役、獄卒,變著法兒替他出氣。
幾個人販子在獄中吃得苦頭無數,姑且不提。
李云心因著這番緣故,到底沒能進縣衙上公堂見識一番古代社會如何審案。
不過,她倒也聽說這個世界,進衙門被視為不吉利的事情。
尤其是女性,進了衙門,過了公堂,不管你是原告還是被告,是兇手還是苦主,總之都不會有什么好話等著你就是了。
既然如此,這衙門,不進便不進吧!
雖然沒能進去縣衙大堂,李云心卻有機會進了縣衙后宅。
有于青梅和她的娘親平氏作陪,李云心獲得了縣太爺家里女眷最高規格的款待。
縣太爺的正房夫人和七房小妾,一一與李云心見禮。鶯聲燕語,接連不斷,此起彼伏,把李云心好一頓猛夸。
縣太爺夫人送了李云心一枚玉質平安扣,外加十枚二兩重的銀錠子,權作謝禮。這份謝禮,當真算是意外之喜了。
畢竟李云心只是導致了人販子落網,孩子最后還是人家縣太爺手下的差役找到的。
因為李云心的緣故,間接被救的小公子,也出來乖乖地行了禮,拜謝了李云心這個“恩人”。
小公子生得粉妝玉琢,雪團子一般,簡直比那年畫上抱著大魚的娃娃還要可愛,怪不得縣太爺那么稀罕這個庶出的小兒子。
不過,縣太爺夫人和幾個妾氏關注的重點,其實還在平夫人和于青梅二人身上。對李云心的態度雖然熱情似火,但都浮于表面,其實只是拿她搭個梯子架個橋罷了。
李云心看得分明,倒是不難理解這些人的想法。
她一個平民百姓,在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時代,尚且會遭遇些看人下菜碟的事情,幫助了別人、也未必一定會得到回報,何況在這種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
縣太爺的家眷,眼里看不見她一個小小的平民百姓,也是相當正常的。
更何況,這幫人還做足了表面功夫呢?
能拿到這么些謝禮,李云心已經很是滿足了。
更何況,今兒個這趟祥云鎮之行,雖然驚險了些,但也還算有不少收獲。
一是開拓了一條小小的財路,二是能夠跟于青梅相識,三是打掉了一個人販子團伙兒。
至于說縣太爺家這些女眷,認識他們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方便自己“帶眼識人”。
以后在街面上行走的時候,應當遠遠地見了這幫人就能避開,不至于會不小心沖撞了這幫人,再惹出什么禍事來吧。
至于別的,卻是不必指望的。
縣太爺夫人和平夫人相談甚歡,很快就要好得,仿佛兩個相交多年的閨蜜一般。說著說著,這話題就轉到了于青梅的親事上來。
縣太爺夫人先是從自家女兒說起:
“我們瑩兒,自小就性情溫柔,嫻雅大方,樣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只是這親事上頭,卻讓我簡直愁白了頭。”
平夫人端起茶碗,輕輕啜飲了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