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既厭惡他們,又畏懼他們。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差役是不會在自己家門前得罪人的。
一來是“兔子不吃窩邊草”的規矩在那擺著。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如果你得罪了自家鄉鄰,自家有事兒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能指望誰來搭把手?
二來是,鄉里鄉親的,大家彼此都那么熟悉了,誰不知道誰呀?
你敢在他們面前端架子,人家就能如數家珍地把你三歲時候尿炕、六歲時候偷瓜、九歲時候偷看寡婦洗澡……一串串的糗事黑歷史,都給你抖落出來。
把你的面子糊在地上,摳都摳不起來!
這誰扛得住啊?
王大河這話,其實是給彭金鎖挖了個坑兒。
彭金鎖這人,也確實有點兒呆。
這一夜,倆人都沒回衙門。
帶了柳條溝征兵的花名冊,就在彭金鎖家里住下了。晚上這頓飯,也是在彭家吃的。
彭金鎖的娘格外心疼兒子。
知道他們在柳條溝跑了一天,一天下來、凈吃糠團子了,干脆就殺了只一年多的下蛋雞,加了些草菇燉上了。
那雞湯的香氣飄飄悠悠地,飄滿了半個靠山屯。
彭金鎖的娘心疼得背地里抹眼淚,但當著兒子的面兒,還要打腫了臉充胖子,一直說:
“一只小雞、自家喂的,不值什么。
家里也沒什么好吃的,招待不周,不要就見怪啊。”
彭金鎖和王大河兩人吃得滿嘴流油,香得不要不要的。
彭金鎖的娘一直很寵愛彭金鎖,他對這樣的待遇幾乎是習以為常了。
王大河心里也提升了對彭金鎖的評價。
倒不是說王大河覺得彭金鎖這個人多么值得交,而是堅定了“牢牢跟住這小子,把握住每一次蹭飯機會”的決心。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倆人就起來了。
拿了花名冊,先去找了里正和屯長,然后就從村口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辦征兵的差事。
之前在柳條溝的順利,讓他們誤以為這趟活計能很輕松。
卻沒想到,在第一家就碰了壁。
村口第一家是老莊家。
也就是村頭經常虎踞龍盤在大槐樹底下的莊四嬸兒的婆家。
莊四嬸兒那個愛占小便宜的性子,讓她在整個靠山屯兒的人緣兒,都不怎么樣。
但她偏偏性子活泛、臉皮也夠厚,幾乎跟每個人都說得上話。
見到生人,她也不怕生。
更別說彭金鎖還是靠山屯本地人了。
見彭金鎖和王大河這么早就到家里來征兵,說不定還得招待他們吃一頓早飯,莊四嬸兒心里頭就開始翻江倒海了。
這整個靠山屯兒誰不知道,只有她占別人便宜的份兒,別人誰要想占到她的便宜,那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可就算這彭金鎖好打發,那王大河可不是本村人。未必那么好說話啊。
莊四嬸兒攔在門口兒,笑么滋兒地拉著彭金鎖說話,卻有意無意地擋住了大門,壓根兒不讓他和王大河進院兒。
“哎喲,我說這大早上的喜鵲叫呢。這是什么風把金鎖兄弟給吹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