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姐姐,這衣裳和衣裳,也不一樣啊。人有高矮胖瘦,哪能一概而論。
你李家人,普遍身量都高。
要是給郎君們做,我頂天也就只能裁出來九套夏衫。
剩下的碎布,八成還能拼成兩件小衣,但也只夠給奶娃娃穿。
若是給娘子們做,最多能裁出來十一套吧。剩下的碎布,便只夠做幾只荷包。
若是給孩子們做,差不多能保證每人一身兒,還能拼出來幾條帕子。”
“成,這一匹布,先給我兒媳婦兒和孫女們做。你看著裁就成。
這活兒也不急,只一點,務必要盡可能省布料。
對了,這手工費是怎么收的?”
“喬姐姐,咱們鄉里鄉親的,我就不跟你整那虛頭巴腦的。實在價,裁剪一套衣裳十個錢,若是包做,一套衣裳要三十個錢。”
“唔……那這拼布算裁剪里的么?”
……
兩個同樣精明的老太太,笑呵呵地你來我往,討價還價,很快就把這筆生意定了下來。
周娘子只負責裁剪,包括拼布在內,總共收取一百二十文銅錢。
保證至少要裁剪出來十二套夏衫出來。
周娘子是很興奮的,她很少接到像這樣量大、而且工期還不急的活兒。
喬細妹也心情愉悅。只要裁剪好,家里人自己動手縫制一下,還是不難的。
馮氏和陳氏都做得一手好鮮亮活計。尤其擅長刺繡。
王氏的針腳大了些,但只要不讓她做見客的衣裳,倒也不大要緊。
聶氏么……想起聶氏,老太太喬細妹就忍不住覺得牙疼。
可是,架不住老二喜歡啊!
而且最關鍵的是,聶氏的肚皮爭氣。
老大家,這么老些年了,只得文哥兒一個兒子。老五家,也只得明哥兒一個兒子。
老三家更是愁人,干脆一個帶把兒的都沒有!
老四家,馮氏雖然是個哭吧精,倒是也生了賢哥兒和杰哥兒兩個兒子。
等于在生兒子這一項上,另外三個兒媳婦兒,綁在一塊兒堆兒,才將將跟聶氏一個人兒,打了個平手兒。
喬細妹數出來二十枚銅板,交給周娘子做定金,將那塊兒染壞了的細葛布也一并交給周娘子。
周娘子給孩子們粗粗量了量尺寸,大人們只打眼一看,就記下了幾個數字。
孩子們見周娘子給自己量了尺寸,一個個都更興奮了。
這說明做衣裳的事兒,不只是說說而已呀!
李云心有點兒驚訝地發現,原來小孩子那種單純的快樂,竟然能這樣深刻地感染到周圍的人。比方說,她自己就被影響了,竟然莫名地覺得心情很美麗。
等周娘子抱著布料走了,也到了用晚食的時候。
李景福帶著一眾兒孫們,披著晚霞回到了老李家的大院兒。
就連之前私自跑出去的李云珠也回來了。
只是李云珠回來后,就又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死活不出來。甚至連晚食都沒有用。
李云翠喊了她兩回,見她一直冷冷淡淡地不肯搭理自己,也有幾分生氣。
估計李云珠八成是在外頭開過小灶了吧!
對于李云珠時不時鬧個小脾氣,不出來吃飯這類事兒,老李家人都習慣了,因此也沒有發現,今天的李云珠,到底有什么不同。
陳氏手藝一貫不錯,心思也巧。
今兒個這頓晚食,陳氏蒸了一屜雜和面窩窩頭兒,燜了一鍋高粱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