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管事笑得慈祥又和藹:
“這水啊,是于老爺真金白銀買來的。
我們買水要花銀子,雇傭碼頭上的棒棒打水、裝水要花銀子,雇傭車隊運水也要花銀子。
可是村里又有這么多戶人家,給誰不給誰,都不合適。
老爺吩咐了,咱們鄉里鄉親的,自是不能看著鄉親們遭難。
但凡村里誰家要是需要用水澆地,可以到碼頭去買水,我們于家,愿意幫忙給運回來。”
于家管事撂下這話,就不再搭理那些哀求他行行好,施舍一點水救救急的村民。
但除了給于家人自家澆地,和供應自家別院用的水,于家管事還給村東的孤老莫倭瓜家,還有村子北邊的孤兒姜九六家,都各送去了一桶水。
于家的態度這樣明確,便有那村里人,央求從于家車隊運回來的水里,勻一些水出來澆地,他們愿意出水錢和腳錢。
李家人便是其中之一。
于家管事對李家這樣積極配合十分滿意,當即就樂呵呵地答應了下來。
每天只要交給于家十個錢,就可以買到四木桶水。
喬細妹算了又算,覺得不管怎么算,還是得每次交足二十個錢,買八木桶水才夠用。
畢竟老李家還有個豆腐坊。除了要澆地和日常生活,還得顧著做豆腐哪!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得六百錢……
喬細妹心疼得,幾乎差點兒就喘不過氣來。
不過這時候,李云心做的第一批腐乳,已經釀制成功了。
喬細妹親口品嘗過之后,頓時對新財路信心百倍,也稍稍平復了這份花錢買水的心痛。
王氏在鎮上的攤位,和李希義去賣豆腐的擔子里,也都加上了豆腐乳這項新產品。
可以整罐賣,也可以一塊兒一塊兒地單賣。
于家的田地澆了買來的水,其他大戶人家便也找到了抗旱的思路,跟著有樣學樣,也去碼頭買水回來澆地。
但跟于家人的厚道做法不同的是,龐家的水錢,是著落到佃戶頭上的。
而另外幾戶豪橫的地頭蛇,比如鄭家、何家、潘家、胡家,也基本都是跟龐家一樣的做法。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趁著天旱,低價去買普通農戶的田地。
雖然大部分農戶,都是舍不得賣地的。但,真的逼到份上了,不賣地,又能怎么樣呢?
眼瞅著田地里的秧苗都要旱死了,他們欠下的種子錢、農具錢、欠下的徭役、賦稅,卻一樣一樣,都沒著沒落的。
這些債里面,甭管哪一樣逼迫到頭上來,都只剩下賣地一條活路。
雖然這活路,也不過是死路的開端。
像于老爺這樣,明明有權有勢,卻不欺凌佃戶和百姓的大戶人家,別說在祥云鎮,就是在整個夏洲,都不多見。
李云心看著于家管事的背影,若有所思。
據她觀察,于老爺的性格寬厚仁慈,但又有些離經叛道。
不然也不能把個小女兒于青梅,完全當成男孩子來教養,還一直都是隨心所欲地散養。
于青梅喜歡舞刀弄槍,于老爺就給她請拳腳師父、槍棒師父、騎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