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熱熱鬧鬧的六月六,就是七月初七,也就是女兒家的乞巧節。
其實,雖然很多地方管七夕叫做“乞巧節”,或者“女兒節”,但小男孩也可以參加。
當然,女孩兒們要做的拜月、斗巧、乞巧這些活動,男孩兒們是不參加的。
但小男孩兒們在這一天,可以單純做個快樂的吃貨。
吃“巧果”、“巧餑餑”,還可以喝“巧芽湯”。
尤其是這“巧芽湯”,是用谷物發芽,剪芽煮湯,據說可以令人“耳聰目明”,十歲以下的小兒,人人有份,不喝都不行。
富貴人家的乞巧節,要給家里的每個小娘子,都扎一個高高的彩樓。
彩樓之上,張燈結彩,裝飾得十分漂亮。
拜月的香案、祭品都要擺在這里。
七夕夜里,斗巧、乞巧、拜月的儀式之后,還要抓一只“喜蛛”放在小巧玲瓏的盒子里,讓它結網。這給喜蛛結網的盒子,就要藏在這彩樓之上。
第二天清晨起來查看。
若是這蛛網結得完整、漂亮,就說明乞巧成功了,這小娘子將來長大了,就會像織女“七娘娘”一樣心靈手巧。
若是這只喜蛛沒有結網,就說明這小娘子拜月的心不虔誠。今后要勤學苦練,以待來年七夕乞巧節,再拜月瞻星,跟織女“七娘娘”傾訴衷腸,祈福求保佑。
而除了扎彩樓之外,還有“斗巧會”。
小娘子們要用通草、彩紙、芝麻、米粒等物,制成各色花果、人物、器皿,甚至還有人會做出來山水風景、樓臺園林……
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互相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巧思,誰的手藝最讓人嘆服。
在李云心看來,這簡直就是個手工藝比賽啊!
比完賽,這些作品還不能撤走,得作為貢品,擺放在拜月禳星的香案上,用來拜“七娘娘”,也就是織女星。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其實除了這些作品之外,還有人會擺上自己親手采摘的鮮花、水果,自己親自調制出來的胭脂水粉、還要用剪紙、折紙等方式做成的小衣裳,也有人會擺上自己做的布偶,還要自己的繡活兒之類……
好在,這些都是富貴人家的規矩。
像是一般的百姓人家,或者貧苦人家,既不用扎彩樓,也不需搞這“斗巧會”。
寒門貧戶家的小娘子,過著七夕乞巧節的時候,只需要設下香案,前擺上隨力所辦的祭品,虔誠跪拜禮敬即可。
但在拜神之后,要比賽穿針引線。
若是可以一口氣用同一根線連續穿過七個針孔,就算是“勝巧”,若是穿不到七個針孔,中途出了狀況之類,就叫做“輸巧”。
李云心頭一回覺得萬分慶幸,自己不是穿越到了富貴人家。
你要說讓李云心干點兒技術活兒,搞一些小發明之類的,她有興趣、也有鉆勁兒。但你要說讓她做手工,這不是難為人么?
要不是為了偷懶,她當初也不至于反復琢磨怎么改進紡車呀!
只是,這七夕乞巧節,卻是不能不參加的。
李云心跟李云柔、李云秀、李云芳、李云嬌,還有年幼的李云舒,李希杰,一塊兒玩了穿針斗巧的游戲。
李希杰年紀太小,被姐姐們勒令不許碰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