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在的時候,還不覺得。這會兒人群都散了,鄉鄰一走,喬細妹就覺得自己似乎撐不住了。
她招了招手,讓王氏過去,整個人都半靠在王氏肩膀上,慢慢騰騰地挪動回了自己屋里。
這一躺倒在炕頭上,喬細妹就不愿起來了:
“三兒媳婦兒,你帶著心姐兒,把外頭拾掇拾掇,今兒個收進來的糧食也查驗查驗。
那新鮮經放的,你幫我挪到這屋里來。
那不大經放的,就先擱在大廚房。咱們近日就做來吃了。
若是有那已經霉壞了的、生蟲了的,都給我找出來是誰家送來的,回頭等我緩過神來,就找他們說理去!”
王氏忙道:
“娘你放心,我收的時候都檢查了的。
除了莊四媳婦兒的那份雜合面兒,摻了些沙子,當時我就給她損了一頓、扔回去了,再沒誰那么不是人的!”
……
院子里,李云心和李希仁已經將馕坑、案板、桌案、板凳之類,都收拾利落了,還把地面給清掃了一番。
拾掇利落了,兩個人又把收來的糧食,一趟一趟搬進大廚房。
這些糧食總量并不多,只是放得分散。
每一家送來的糧食都單獨占了一個容器,或是布袋子,或者木盆子,或是大海碗,看起來倒是多,其實仔細攏一攏賬,滿打滿算、還不超過五十斤呢。
畢竟不是每一家的當家人,都舍得這般大手大腳地掏糧食出來,只為了給孩子們換些新鮮吃食的。
忙乎完了,李云心洗干凈了手,從一個淺口方形竹編小筐里,拿了個馕餅遞給李希仁:“二哥,你嘗嘗好不好吃。”
這一小筐馕餅,是李云心從大廚房里拿了些白面,配上了些高粱面和糜子面,做成的創新型三合面馕餅。
李云心在和面的時候,特意摻進去好些個松子仁、葵花籽仁、南瓜子仁、黑芝麻、白芝麻,并少許紅糖、白糖,還有一點點細鹽。
為了跟旁人家的區分,她還特意把面坯做成了中間帶個洞洞的圓環形。
李希仁沒有客氣,接過來咬了一大口:“唔,好吃!心姐兒真是聰慧!”
李云心知道,李希仁這是在贊她想出了馕包肉和烤馕餅這兩樣新鮮吃食。李希仁這個哥哥,幾乎樣樣都好,就是不愛說話。
得他一句夸贊,比讓馮氏遇事硬氣起來、撒潑打滾給她撐腰都難。
李云心笑瞇了眼:“嘿嘿,這才哪到哪。以后還有更多好吃的哪!”
李希仁微微笑,抬手摸了摸李云心腦瓜頂的頭發。
她發頂被削掉的那一塊兒頭發,現在已經差不多長好了,只是比周圍還是要短些。扎頭發的時候,仔細注意些,也就看不出來了。
……
接下來的日子,偶爾也有人帶了糧食過來要做馕餅,但更多的,還是拿了黃豆過來換豆腐的。豆腐坊的生意,越靠近年根底下,便越發忙碌起來。
之前夏秋兩季的時候,旁人來買豆腐也不敢多買。
即便不要現錢,只拿豆子或者糧食就可以換了豆腐去,也都是少少撿那么幾塊兒。
最主要就是因為豆腐這東西,天熱的時候放不住。
近些日子,這天寒地凍的,人家來買豆腐,也敢一板一板,甚至一桶一桶地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