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四娘的理由十分充分:
事情既然沒徹底定下,就不好張揚。
地點定在田四娘家、時間定在正月初一,雖然實際上是兩家人彼此相看一番,名義上對外卻可以說,兩邊兒其實都是給她田四娘拜年,只不過是湊巧遇上了而已。
這樣,就算萬一這樁親事說不成,對兩個孩子的名聲兒,也不會有啥不好的影響。
田四娘考慮得這樣周到,李家人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因為這事兒,李希仁這幾天,整個人都處在一種仿佛靈魂出竅的狀態似的,飄飄悠悠的。
好在李云心喊他做什么事情,或者喬細妹叫他做什么力氣活兒的時候,他倒是一丁點兒都沒耽誤。
動作還是很利落,做事還是很靠譜。
只是整個人看起來,就是跟平時很不一樣。
那些不知道要給李希仁說媳婦兒的李家人,見了他這個樣子,都忍不住關切地問一句:
“仁哥兒這是怎么了?該不會是這幾天太忙了,給累狠了吧?”
也不怪這些人想岔了,實在是有緣由的。
一來,老太太喬細妹為了女方的名聲兒著想,在這門親事沒定準之前,她便不許幾個知情的走漏消息,哪怕是在自家人里頭議論也不成。
二來,托豆腐坊的福,李家今年的日子,過得寬裕了不少。喬細妹的手便也略微松了松,樂意給大家伙兒過個舒舒服服的肥年。
需要做的準備工作,自然就比往年多了不少。
比如說殺年豬。
往常偶爾也在豐年的時候,有過那么一兩回。但大多數時候,自家養的豬,都是要賣出去,換成銀子和銅錢的。
三來,李家的交際圈發生了變化。
因著李桐做了小旗、李希文過了童生試、李希賢進了行知書院、并且常常得先生夸贊,李云心又與于老爺家的二娘子于青梅關系鐵磁……
借著快過年了,來李家攀緣結交、燒熱灶的人,只多不少。
這一點,自從于家的管事,往李家送了滿滿三輛馬車的年禮之后,就表現得尤為明顯了。
自打李云珠嫁到了龐家去,李桃一直想往龐家湊合。
只是那時候,李梅帶了喬細妹的意思過去,跟她長談過一回。
李桃眼瞅著龐家這樣的富貴人家,卻不敢去跟他們搭關系,不由得十分郁悶。
后來李云珠生了兒子,李桃這下再也按捺不住了,到底還是往龐家送了一份厚禮,算是借著這事兒,跟龐家結交上了。
聽說了這事兒,李梅找上門去,跟李桃又大吵了一架。
姐妹倆好不容易緩和了差不多快有小半年的關系,就這么又僵持了起來。
李桃氣得在她女婿跟前嗚嗚地哭:
“我怎么攤上了個這么混賬的妹妹!
人家的妹子哪個見了自己的親姐姐不恭恭敬敬?
哪個不盼著自家姐姐的日子越過越好?
再說了,我跟龐家來往怎么了?都是親戚,怎么就不能來往了?
人家龐家那潑天的富貴,不比你李梅本事?
不比你李梅開一個煙熏火燎燒瓷器的小破窯場強百套?”
李桃的夫婿倒也好脾氣,只一個勁兒地安撫她,卻并不肯說小姨子李梅半句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