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姐兒,你嘗嘗這個。”李云柔眼疾手快地用筷子夾起一塊兒兔肉干,塞進李云心的嘴里。
李云心正說著呢,突然被打斷了,嗚嗚了兩聲,不過發現嘴里是美味的兔肉干,也就懶得再說,開始細細地品嘗起來。
李云柔笑道:
“心姐兒,這事兒本就不該是你操心的。現在咱們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等著聽信兒就成了。”
李云心還想說點什么,想了想,到底咽了回去。
柔姐兒這個心態,其實也挺好的。畢竟婚姻大事,光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可不成。還是等著聽信兒吧!
成與不成的,姑且不提。單說這多了一條渠道,總比靠著李榆和馮氏那倆不靠譜的,聽不靠譜的媒婆那些張口就來的瞎話強得多。
說到媒婆,李云心又忍不住想起來給裴英做媒的田四娘。
田四娘的口碑是有目共睹的。
若是李希賢的同窗這條路走不通,回頭就托那田四娘,幫柔姐兒尋一門好親事吧。
雖然李云心特別不舍得讓柔姐兒出嫁,但若是能及時給她定下一門靠譜的親事,總比任憑她被不靠譜的爹娘和別有用心的“親戚朋友”之流給算計了要好得多!
到時候可以讓田四娘直接找上老兩口兒,有了裴英這個成功的前例在,想必通過田四娘說服李家人,不會有多難。
李云心想明白了這一層,就安心吃起兔肉干來。
越吃越覺得“真是美味呀”。
若是把這東西賣出去,應該也能賣上不錯的價格。
只是這東西,對原料、調料,和廚藝,都有很大程度的依賴。目前產量十分有限,若是要賣出去,自己就不夠吃了。
若是要形成規模,就得找到合適的兔肉來源,比如說養殖起來。
但家里的地方,已經不夠用了。
野兔繁殖力雖然好,但它們打洞的能力也太過強悍。倘若不用籠子養,只用圍欄,是根本養不住的。
目前有這一座豆腐坊,就夠大家伙兒忙活的了。
因此,李云心也就沒急著把這兔肉干兒的規模化提上日程。
李家眾人的日常,依舊以種田為主。
不過因為李云心這只穿越者小蝴蝶,一直忍不住替“家人”操心,玩兒命地扇呼她的小翅膀兒,導致李家的種田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三年來,家里添置了兩頭牛。
一頭三歲的母牛,加一頭半歲大的小牛犢。
李家把后院擴建了一下,又圈進來一些地,蓋了個相當“豪華”的牛圈出來。
有了可以耕田的牛,李家男人耕田的負擔,一下子就減輕了不少。
李云心還改進了堆肥的法子。后來又折騰出來養蚯蚓的招數。再加上家里開著豆腐坊,李云心干脆提出了套種養田。
其實這套種養田的法子,古已有之。在糧食作物之間,套種豆科植物,可以肥田。高粱地里可以在兩壟高粱之間種一壟黃豆,小麥和綠豆也可以一行間隔一行,這樣套種。
只是渤海郡的土地比起別處,已經算得上是相當肥沃的,很多農人就只顧著忙活眼前的種田,壓根兒沒有想到長遠發展上去。
畢竟在這個沒有化肥、農藥、機械農具的年代,很多事情都得靠人力來做,樁樁件件親力親為,從日出忙到日落。
不管是種植本身,還是澆水、施肥、除草、除蟲,都是非常耗費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