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翠的婚事,裴英著實費了不少心思。
最終定下來的是祥云鎮上的一個賣胭脂水粉的買賣人家。
那家店就在集市街的街尾,店面也不是很大。賣的貨物只有少數一些高檔貨,大部分是中檔和針對平民百姓的低檔貨。
李云翠和裴英都曾經去過這家店里買東西。
在集市街上的買賣人里頭,這家的生意,算是比外頭擺攤的小商小販強上許多的。
但跟那些紅火的酒樓、繡坊、綢緞莊之類的商鋪,卻完全沒法比。
簡單來說,算是個小康人家吧。
比李家的條件略強,但也強不了太多。
李云翠倒是對這門親事有幾分滿意。
她知道,自己要嫁入大富大貴的人家是沒有什么希望的。
而且那些大宅門的生活,都不用真正的高門大戶,哪怕是做著些賺錢生意的土財主呢,只管看李云珠就知道了,宅門里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過的。
但若是讓她嫁到農戶家里,去辛辛苦苦地種田,李云翠又不樂意。
之前,裴英本來給她選了幾個莊戶人家,有靠山屯本村的,也有距離不遠的外村的,卻都被她給否了。
一連否了三四回,裴英才回過味兒來,開始在商戶里頭給她找。
這個做胭脂水粉生意的花家,在媒婆提供的一眾商戶里頭,倒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論生意,他們家不過是有個自家的鋪子,賣些平平常常的大路貨色而已。
就連店里的人手,都不是從牙行雇來的,而是自家人充任。
一開始李云翠也沒有看中這一家。
但對比了幾個商戶的條件,發現乍看起來不錯的幾家,家家都有缺陷。
有一家大戶,只是想要納妾。
有一家雖然是娶妻,卻是個四十七歲的老男人,死了老婆要續弦,兒子女兒已經生了一窩了,其中長子和次子已經把持了家里的生意……
這樣子的后媽,對李云翠來說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還有一家,雖然并非納妾、也非續弦,但他家的少爺身子骨很差,急需傳宗接代,甚至想要辦婚事沖喜。
李云翠挑來選去,最后發現,只有花家這個,條件雖差些,但算得上是真正認真來娶媳婦的。
花家老兩口兒有四個孩子,三子一女。
女兒已經出嫁了,嫁的不錯,經常回家,但并不是來打秋風。
兒子只剩下一個小的還沒成親,比李云翠大兩歲,目前基本就在胭脂水粉鋪子里頭幫手,打理家里的生意。
三個兒子的分工很明確。
老大負責跑長途進貨,也要天南海北地去進一些店里自家制的胭脂需要的原料。比如本地的珍珠粉,南嶺的香櫞殼……
次子主要負責理賬和清貨,相當于賬房。
幼子,也就是李云翠未來的夫婿,主要負責待在店里看店。
有時候要跟老兩口兒一起招待客人,有時候遇到大主顧之類,還要幫忙送貨上門。
李云翠仔細思量過,若是嫁到這花家去,即便她把全家人的家務都擔起來,也比種田要輕松許多。
再者說,花家雖然比較勤儉,鋪子里沒有用外人,但那也跟保密的需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