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心看得出來,陳氏這突如其來的孝心,讓喬細妹也覺得很驚訝。
但她只看著陳氏的背影若有所思,卻什么也沒有說。
李家人的日子,逐步恢復了按部就班的勞作。
秋收雖然結束了,秋糧和秋稅也已經繳納完畢,但地里的活計,依然還有很多。
留在地里的莊稼的根莖,得仔細清理出來。
還得把地再翻幾遍,在入冬前,把地底下的泥土翻到表面上來。
讓秋日的陽光曬一曬,再讓冬天的初雪凍一凍。
若是翻地的深度合適,經過一個冬天,能把大部分越冬的蟲卵都凍死。這樣,第二年的蟲害,就能減輕許多。
除了忙活地里的事兒,家里的事情也很多。
家里的牲畜要緊著喂,甚至還得額外給做點兒好的、添些糧食進去,這樣好上秋膘,方便家畜越冬。
攢糞堆肥的活計,同樣也不能松懈。來年開春的地力,就指望著冬天里積的肥呢!
地里的活計忙完了,就該仔細修補保養農具了。
該磨的磨,該上油的上油,該送去鐵匠鋪修補的,就送去鐵匠鋪修補。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除了莊稼,山里的野樹野果,比如說野棗野梨、沙果檳子、蘑菇木耳、栗子核桃、榛子松子之類,也都成熟了。
莊戶人家都趁著這時候,緊著去山里拾掇山貨,好多積累些過冬的食物。
凜冬將至,也得多去山里撿干枯的樹葉、松枝、樺樹皮之類的方便引火。另外還得多多拾柴、砍柴,將家里的柴禾垛堆滿,積累起來過冬要燒的柴火。
要換季了,衣衫、被褥,該拆洗要拆洗,該晾曬要晾曬。去年的棉花套子不保暖的,今年還得重新彈,重新絮。
當然,若是不差錢,也可以做新的。只是,新棉絮卻著實不易得。
若是要那彈棉花匠人包工包料,這棉花套子的價格就上去了。一般莊戶人家,往往都覺得心疼銀錢,不舍得買。
多數只愿意去成衣鋪子里,或者當鋪里,買些二手的舊棉絮,回家自己拆開來,清洗清洗,晾曬干凈,再重新絮一絮。
莊戶人家的婆娘,幾乎個個都有一手絮棉花的好手藝。李家人自然也不例外。
除了這些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喬細妹還得操心幾個孫子孫女的婚事。
她派出去好幾個李家人,一方面是去探聽下上回跟李云柔來提親的幾戶人家的情況,一方面是去各處打聽適齡,而又跟自家孫兒孫女條件相當的小娘子,小郎君。
李云柔的親事,已經初步定了下來。
上回來家提親的三家,老太太喬細妹都遣人去打聽過詳情。自己也親自過去,拉著人家當地的老太太閑嘮嗑,跑了一趟又一趟,套出來不少消息。
最終,老太太喬細妹一錘定音,給李云柔選了愛喝酒卻酒量不高,笑起來就變成一副瞇瞇眼的蔡立君。
而祖上曾經顯貴過,還特別擅長出帥哥美女的柴家,被喬細妹給婉拒了。
家中資產豐饒,既有田地又有店鋪,生意十分興隆的范家,也被老太太人忍著一臉肉痛給放棄了。
老太太在三人之中仔細衡量過,怎么看怎么覺得,蔡立君會是個很合適的孫女婿。
蔡家算是中等的莊戶人家,家境雖比李家殷實,但兩家之間,差距有限。
蔡立君的父母感情很好。家里孩子不少,既有兄姐,也有弟妹。蔡立君夾在中間,不算多么受寵,但也不算受氣。
蔡立君雖然樣貌平平不算出眾,但他的功課,卻可以算是這幾人之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