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雨下的可真大啊,看著就鬧心。”
自打天災之后,人們看到這樣的天氣,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
幸好沒有風,如果有雨又有風,那真是茅屋的災難。
她家的圍墻足夠高,房屋足夠矮,無形之中遮擋住了風勢,這是好處,壞處就是整體的通風效果不太好。
暴雨來的時候,就會擔心漏雨,各個房間走了一遍,還真有兩處開始滴水,忙找了盆接住,想著天晴了,還得修補一下,土坯房就是這樣,不斷修修補補,才能更加結實。
把棉被都收到空間后,她搬了個凳子坐在房廊下開始擇菜,這些野菜挖回來都直接收到了空間,沒有清理。
晌午她打算用這些野菜做一鍋菜窩窩,然后拿蒜汁兒蘸著吃,再做一個青菜豆腐湯即可。
鄉下人的一日三餐都很簡單,基本上屬于有什么就做什么,無災無害的年代里,吃飽穿暖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即使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大山,生活的平凡簡單,但就這樣的生活,卻也是很多人心馳神往的。
暴雨帶來的泥土味最是讓人心醉,白荷特別喜歡聞這樣的味道,只是原本寧靜的生活卻因為披著斗笠出現的村里人打破了。
“白大夫,白大夫,你快跟我去看看吧,我兒子他著急回家掉河里了,撈上來的時候都沒呼吸了。”
白荷一聽,那還得了?趕緊回屋,實際上是空間里,取了一把傘,跟著人就往山下跑,這么大的雨,這地還滑,穿的又都不厚,要不是擔心下雨會淋濕衣賞造成的影響不好,她可能連傘都不拿了,就那在路上還滑倒好幾跌,沒辦法,雨太大,又是一路往山下流的泥漿,這種情況下,不滑倒才怪。
跑到小井家的時候,一院子站的都是人,還有女人和老人的哭聲,孩子被一個中年人倒背著一直在跑跳。
“快把他放下來,”明知道救過來的可能性不大了,因為耽擱的時間太久了,但她還是想試一試。
孩子被平放到地上后,她還是做緊急的心臟復蘇,外加人工呼吸,這個動作極其耗費體力。
她一邊做,一邊詢問他們:“從孩子打撈上來到現在,有多久了?”
光是上山就要折騰一二十分鐘,等她再過來,最快也要半個小時,半個小時,這孩子能不能救回來,就要看天意了。
雖然理論上說,半個小時內有機會救回來,但那也是有機會,誰都不敢做這個保證。
果不其然,女人哭著說,已經小半個時辰了。
白荷的心已經沉到了谷底,她一邊做心臟復蘇,一邊教周圍的看客們。
“下次遇到孩子落水,撈上來之后一定要使用這個辦法,而不是坐在旁邊干等,當然,倒背也是一種方法,對于剛發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確實有一定效果,其原理是在奔跑過程中,通過肩膀擠壓溺水兒童的腹部和胸部,從而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擠得吐出來。”
“不過,如果孩子心跳呼吸已經停止,還需要馬上進行心肺復蘇,就是我這種辦法,時間不等人,哪怕按到他的胸骨劈了叉,也要繼續按下去。以后遇到這樣的情況,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幫助溺水患者恢復心跳呼吸,而不是送醫。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把過程耽誤在路上,就太得不償失了。將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應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污物,解開領口,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抱起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急救者半跪著,將溺水者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頭部下垂,并用手平壓背部倒水。”
白荷一邊做一邊仔細認真的講解,其實她很不理解,為什么不帶著孩子過去找她,反而把她叫過來,這一來一回,又耽誤多長時間啊?
心肺復蘇的擠壓過程更難,也很累,白荷沒堅持二十分鐘就有些承受不住了,就在她想著找誰替代她的時候,一道熟悉的聲音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