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下來后,平均一個星期左右衛贏會趕車驢車回來拉菜。
倒不是他們用菜不多,實在是往返太浪費時間,所以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會去周邊的村子買菜,價格也不貴,畢竟都跑到地頭去收了,少了很多中間商差價,至少比往返山里面回來拉要快捷的多。
那家里的這些黃瓜呢,她都收到空間攢著,他們一星期左右回來一次,她就提前給他們裝好,走的時候直接放車上就行,不管是長得直愣愣的,還是彎曲的四不像的黃瓜,都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而他們家自己吃的量并不多,因為在家可以選擇的余地太多了,不一定非要天天吃黃瓜。
黃瓜剛下來的時候,白荷腌制了一罐子的醬黃瓜,又酸又辣非常開胃。
包括同期下來的豆角也是,都是選擇頭茬最嫩的先攢下來,然后慢慢腌制入味兒,等秋天這些菜腌制好了,就能作為小菜擺上面攤了。
7月底的時候,他們家存款過了百兩銀,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過白荷這邊也用空間的藥材做了不少的特效藥丸,這些藥丸她用蠟丸進行封存,特意整出一批試用裝,讓衛贏帶到縣城的藥鋪,免費讓他們試用,如果對方愿意跟他們談價格,則后續再說。
沒想到的是,一批藥丸送出去,猶如石沉大海,沒了動靜。
白荷明白,對方怕是不信賴這種三無產品,擔心吃壞了肚子,后果無法自負,她也能理解。
畢竟現在人吃藥還都仰仗湯湯水水去罐,她花了近百兩打造的煉丹爐,總不能連本都收不回來吧?
“要不然你就去城里開個小藥鋪?可以看病,也能給藥的那種?你的藥真的很管用,苦是苦了點兒,我們倆得了風寒一吃就見了效果,根本不需要再去喝那么多湯藥,這種藥尤其適合小孩子吞服,他們不識貨,不是你做的不好。”
煉丹爐的錢還是衛贏給她墊的,為了打造這個煉丹爐,可是沒少折騰地方,最后打造出來的這個,才勉強合適,沒想到她煉成了丹藥,反而輸給了現實,賣不出去!!!怎么就賣不出去了呢!!!
但白荷沒有選擇衛贏的辦法:“我不想去縣城,我就想待在山里面,既然那些人不識貨,那就不要再給他們送試用裝了,我現在也不缺病人,一傳十十傳百,興許會好起來呢!”
白荷這說的也不算錯,至少她現在每天都有病人找過來,雖然她隱居在深山,但得益于她的藥丸和手藝的人卻是不在少數,這些村民一傳十這么傳下去,至少整個青城山出來的老百姓,沒人不認識她白大夫的。
雖說賺的很少,但她相信,是金子就會發光,就算時間久一點也沒關系,只要她的藥備足了,早晚又有什么差別?
所以她并沒有越挫越慫,反而更沉得下心去煉丹制藥了,當然,也不完全沒有失敗品,有,很少。
因為有些藥出自空間,藥效也比普通藥好三至五倍,所以她在制作藥丸的時候,用量非常縝密的計算過,就怕再吃個好歹來,而山里面的孩子因為有了她的藥丸做輔助,再也不擔心喂不下去藥了。
當然,這種藥丸的收費她是明碼標價的,不能用東西置換,如果你買不起,那你們就繼續吃湯藥,無所謂的。
但白荷的醫術已經得到了他們的信賴,那這些被明碼標價的藥丸,肯定效果更佳,又節約時間,手里面有錢的就會嘗試購買,吃過的都說好,口碑就是這么傳下去,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