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農閑時候,又花三百多兩銀子打造了六口水井,還找木匠架了四個水車,總花費四百兩。
其中一個水車架在了山腳下,可方便提水上山澆灌那些果樹。
水田增加了一個水車,良田和旱地各增加一個水車。
之后就是修水渠,因為除了水田有水渠,其他田里面都沒水渠,為了讓誰更快速的流入田地,水渠是必須要建立的,這也意味著長工有更多時間可耗費在田里,工錢自然而然的也保住了。
她這一個莊子一百畝地,不知道養活了周邊多少村子的人。
等莊里面的事兒閑下來,她去唐家村找干娘的時候,一下子就被村子里的婦人們認了出來。
“誒唷,這不是東家嗎?東家這是干嘛來了?是不是有需要人手了?這還值當您再跑一趟啊,直接給俺們家那口子說一聲不就成了?”
這是村里頭最能干長工的媳婦,她男人在白荷的莊子里干的是水田的頭兒,有幾分話語權,所以當時缺工的時候,這媳婦子也去干了一段時間。
白荷也不是第一次來唐家村,但是自打莊子忙活起來,就鮮少往這邊來,即便有時候過來,也是坐在篷車里,也難怪這些人一時半會兒沒認出她是誰。
直到她笑著說要去村西頭的崔家時,他們愣了一瞬,白荷笑著說。
“你們忘了,莊子里的崔管事在你們村買了個宅子,就是村西頭的崔家啊!”
這些人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還有這回事兒?哎呀,我們竟然都沒發現,這可是好事兒啊,是我們唐家村的榮耀,以后您這莊子里有活,豈不是要先緊著咱們自己村的人先來?”
白荷笑著回應:“只要你們活干的好,去哪兒都是人家搶著要的。”
活干的不好,就是跟我們是鄰居,也不會要。
后面那句話白荷沒說出來,聰明人也能聽出弦外之音。
現在莊子里每天有很多人吃飯,白荷就讓干娘每天送三五十斤豆腐到莊子給大家改善伙食。
肉蛋不一定每天都能吃得上,但豆腐卻是能管夠的。
莊子里的菜種的晚,要是需要菜,她也會給那些長工說,來的時候帶一些菜,按斤給價格。
這才能將將循環起來長工們的這頓飯菜所需。
基本上每天晌午都是給他們做面食,饅頭面條都是雜糧面做的,頂饑扛餓,再加上新鮮的蔬菜和豆腐搭配,飯菜質量和味道,加了她的那些醬料,也是比其他地方好太多。
白荷也在不間斷的腌制咸菜,每天除了新鮮的炒菜外,還會有下飯小菜免費吃。
但凡吃了他們家的酸菜豆腐、辣白菜、紅油豆豉、酸辣海帶絲的,就沒有說不好吃的,還有人想買點兒帶回家,被她給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