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過了正月初五,兩對夫妻駕駛兩輛馬車從荷園出發,一路向南行駛,目的地是福州府,從福州府出發走水路,開啟海航探索路線,她的目的地是菲律賓。
因為當初紅薯能傳到我國,就是因為福州的商人陳振龍帶著兒子陳經綸及商隊渡海來到菲律賓。在那里,他們見到了漫山遍野的紅薯,吃了半輩子大米的他們第一次吃了紅薯。
當然,這是萬歷年間的事兒,如今她也算是他們的先人,所以她打算走走陳振龍的路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尤其好久沒有生活在海邊了,特想過一把海鮮的癮。
這個想法她沒有一下子就說出來,而是提議往東南方向走,因為現在天冷,越往南走,天氣越暖和。
在后世,從慶元縣往福州府去,也許只是一天的時間,但是在古代這交通落后的年代里,能在年底到達福州,都算是快的,畢竟他們不熟悉路線,本著走哪兒算哪兒的打算,不趕時間,一兩年都有可能。
起碼在到達福州之前,都要靠馬兒走官道,雖然越往南水路越多,海航線也連接起來,但白荷也想見識下明代的中國長什么樣兒,如果她能提前將紅薯引進至我國,或許也是造福一方的大善事,能夠改變數以萬計老百姓的生存問題,何樂而不為?
再說,關于紅薯的來源和具體時間,本身就有太多的說法,那么她這樣做,也不算是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軌跡,畢竟現在我國人口還沒達到一億,若非紅薯的引進增加了我國人口的增長率,怕是后世根本達不到十四億人口,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之所以選擇兩輛馬車前行,也是因為方便,兩對夫妻,又是冬天,不宜在野外露宿,駕駛馬車前行再合適不過。
離開之前,白荷還給了翔子兩千兩銀子作為應急備用金,因為她也不確定他們啥時候回來,而且還交代柳兒的婚事,讓他自己看著辦即可,如果能和小芒走在一起最好,不能的話,就讓他給柳兒選個好人家嫁了。
“你自己的婚事也要上點心,多聽聽長輩的意見,不要找家庭關系太復雜的人家,越簡單越好,咱們家關系簡單,你駕馭不了家庭關系太復雜的媳婦。”
衛城這邊,衛贏專門找他談心:“爹,你年紀逐漸大了,如果有喜歡的人,兒子不反對,只要你健康快樂就行,此去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抓緊眼前的幸福,不用管我,說不定再回來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了……,”
才五十來歲的人,還年輕著呢,真要遇上合適的,于他們夫妻來說,也是好事,起碼這些年,有人暫時代替他們照顧老人,等他們回來了,一切也都好說。
習慣了后世的高鐵飛機,哪怕是轎車電動車呢,也比現在這顛簸的要吐酸水的土路強。
白荷高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而他們之所以準備兩輛馬車四匹馬,也是因為路途遙遠,一匹馬容易累壞,兩匹馬的話還能換著適應休息,結果這才走了幾十里地,她都感覺自己腦袋嗡嗡的,渾身哪兒哪兒都不舒服。
于是趁機跟衛贏說自己想睡覺,實際上是進空間吃橘子,喝水上廁所來緩解自己的不適癥狀了,當然,也不敢多待,自己吃飽喝足了出來,還不忘給衛贏也遞口水和食物。
出發之前他們的馬車里置備了各種做飯用的家伙事兒,被褥,衣服,糧食等,即使露宿野外也不怕,兩個大男人都是有功夫底子的,光嫂子也會武,就是她這一世雖然沒練過,但不代表她沒有自保能力,那個削鐵如泥的匕首一直隨身攜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