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是替她打抱不平?那你們接走,讓她在你們家多住一些日子,你自己體會一下再來說我們。”
小姑子哪里愿意,一個兩個的都不干,但卻被豪橫的大哥以巴掌相威脅,心不甘情不愿的接走了。
接下來估計要有好戲看了!
天越來越熱,紅薯葉子就長得越快,除了喂豬喂雞鴨外,哥哥們也會刷點紅薯桿子,桿子焯水涼拌很好吃,葉子拌點兒紅薯面玉米面上鍋蒸熟,涼拌也好,直接吃也好,味道也很贊。
丁薇覺得她自己真的是越來越好養活了,吃啥都覺得香,明明比著前面的N世,這個時候吃的是最差的,畢竟哪一世都有金手指,即使沒有,也生在好年代,可是現在你看,年代落后不說,吃的也不好,但她沒想到自己適應能力如此強。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壓根兒就不用擔心吃胖的問題,天天吃雜糧,根本就胖不起來。
再也不用操心肥胖的問題,簡直太好了。
而且他家這條件在村子里也是數一數二的,起碼受.寵.的丁薇沒有受過什么大罪,較為粗的糧食都是爸媽和哥哥們吃,她自己的飯菜都是重新做出來的細糧,蒸出來的土豆泥怕不對她胃口,還給她在鏊子上炕到金黃.色,這樣的土豆餅入口就是香的,即使沒有加一滴油。
偶爾改善伙食,撈到河里面的魚和蝦,魚她只喝魚湯,蝦都是她的,因為蝦比較少,魚肉里有魚刺,如果有螃蟹,螃蟹殼太硬,哥哥們會跟她打聲招呼:“殼太硬你咬不動,哥哥們吃了哦!”
河蟹都不大,需要咬了殼才能吃到肉,而且這年代保持著不浪費的生活習慣,螃蟹這么難得的自然是連殼一起吃了,包括她扒拉下來的蝦頭,爸媽和哥哥們也舍不得浪費吃了,由此可見,丁薇雖然來到了這個年代,但生活水準一點也不差。
今年秋季學校開學,爸媽考慮到手里的錢比較富裕,把三哥也送到學校了。
叔叔家的建黨建軍也跟著一起去,自然而然就剩下建樹丁蘭丁薇和剛出生不久的建成沒有上學了。
二嬸出了月子后顧不上其他孩子,所以都一并送到學校,省得她再去操那個心。
三嬸是走到哪兒都要把丁蘭帶上,其他倆兒子也都上學去了,這么一看的話,家里就剩下丁建樹帶丁薇,她多少有些不放心。
還好學校還有育紅班,她和爸爸晚上商量再三,覺得現在丁薇的自理能力比較強,能自己吃飯不說,還能跟大人表達自己方便的意向,在學校好歹有人照看著,在家可是處處皆危險,她這每天跑過來跑過去的,也挺費事兒,而且育紅班一學期交六塊錢,包含晌午和下午兩頓飯,兩個孩子的話就是十二塊錢,比著哥哥們的還稍微貴點。
爸媽商量好之后,就跟他們兄妹倆說了這件事.
丁薇表現的跟個孩子一樣,因為媽媽說了,學校有好多小朋友,她也知道父母不容易,自然要高高興興的接受.
于是每天早上上學,大哥背著她,四哥跟在哥哥姐姐后面,同時加入大部隊的,還有三嬸兒家的丁蘭姐姐,三嬸兒一看她都送過去了,干脆也把丁蘭送過去。
這樣一來,夫妻就能徹底靜下心去上工了。
其實這個年代不止是生產隊有育紅班,就連城鎮任何單位都有類似的托兒班,這也是考慮到雙職工的不容易,上班休息期間還能抽空喂個奶啥的,其實后世也可以效仿一下,不過差就差在,這個年代都是國有企業,而后世明顯私企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