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黏土有很多,足夠她做出自己想要的各種器皿,要是運回去做,太麻煩,倒不如就在這里做。
這邊陽光充足,便于晾曬,唯一不好的是,現在處于雨季,只怕要隨時關注一下天氣。
可惜她現在是獸型,沒辦法說話,只有成年了的獸型才能說話。
所以她讓他們帶自己去尋找食物,黏土找到,接下來就是食物的品嘗,順便也找找,看看有沒有鹽堿地之類的地方。
如果還是找不到,她就讓金闞帶她去大海邊上,曬鹽!
雨季的雨水多,但是雨水來得快去的也快,連續下幾天的日子并不多。
現在她每天人形的幻化時間也越來越長,從一兩個時辰,到三四個時辰。
有了這個時間,她就督促仨獸幫她制作陶藝。
要想制作陶藝,得先挖坑。
大坑挖好之后,再將需要用的黏土拿石頭進行粉碎,之后加水,直至將坑里面的黏土都浸濕。
之后她就領哥仨玩起了泥巴,活泥巴看著好玩兒,其實也極其耗費體力。
她將一大坨泥巴放到平整的大石頭面上,把它做成一個大圓餅,這個圓餅是做土窯的基礎,因為這里沒有地方盛水,所以必須要燒制一個大的容器,圓盤的直徑她設計成了一米二,做起來非常費勁。
他們看她辛苦,就自主的接收過來,她在旁邊看著,只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動動嘴皮子就行了。
圓餅成型后,用手指在上面掏出大小一致的洞洞,這些洞將來是用來通風的,下面是柴火,上面擱置陶器,做好之后,就放在平整的空地上等它自然晾干。
由于需要好多泥巴,所以他們幾個幾乎天天都在活泥巴,不是在活泥巴的路上,就是在拍打成型的黏土塊兒。
圓盤晾干之后,又在旁邊的地里挖出一個U型的大洞,將活好的黏土堆起來封住U的口,堆積到和它平行的位置后,再在下面掏出個填柴火的洞。
洞口挖好,用手拍打抹平,往里面扔柴火開始燒,燒制半干,再將昨天燒制的那個圓盤蓋到剛剛的U型洞上面,由于這里她已經封住了口,所以差不多是圓形了,量好的尺寸和圓餅還是挺搭配的。
蓋上圓餅之后,繼續加柴繼續燒,要燒到圓餅以及周圍的黏土徹底干了之后,再將里面的柴火灰掏出來,自然晾涼。
最后開始一圈一圈的用長條形的黏土繞圈圈,最后能擠壓出來一個高約一點五米的水桶狀窯子,而后拍打出三四個長方形長磚塊擱置到圓餅的下面,放柴火口的上面,形成一層放柴火的地方。
從上往下看的話,圓餅的主要作用是承重(上面),亦是通風(下面)。
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他們折騰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