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紅薯、土豆、蓮藕都比較大個,而且淀粉量都高,之前是沒空,現在進入寒季就沒啥事兒了,一家子每天都用石臼鑿漿,漿水用麻繩做的細網兜著,用力一擠,水留下,渣渣都收集起來,喂家里的豬牛羊。
對了,未免這些牲畜凍著,他們就將它們都趕到了原先住的那個山洞里,之前倒是有人想租借他們的房子,可因為那個地窖還能存放東西,所以就沒舍得給,為此人家還老大不高興呢,不過糖糖可不管他們高興不高興,自己的地方,就得自己說了算。
漿水做好之后,就用石板槽或者土坯槽盛起來,放到一旁靜置一天,等上面變成清水,下面變成淀粉,再將清水倒出來,而后就把這些淀粉塊兒放到暖炕上進行蒸發,干了以后凝結出來的塊兒就是土豆粉、紅薯粉、藕粉的雛形,然后再根據自己所鐘愛的食物進行細致化的演變。
當然,這些工作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還不是一般的費功夫,僅是磨漿就花費了他們半個月不止。
但是當她做出酸辣可口的土豆粉,酸辣粉(紅薯粉)的時候,家里除了兩歲以下的小崽子,其他各個吃的滿嘴流油,稀里嘩啦,“爽,真爽快啊,這么冷的天,就該吃這又酸又辣的,真是太好吃了。”
這些粉是她用竹子做的漏勺漏出來的粉兒,寬寬的,扁扁的,再配上辣椒、辣醬、海鮮肉丁、蒜末、蔥花,最后撒上一把香菜,米醋和辣椒油那么一融合,哎呀,真是讓人唾液分泌,艱難咽口水呀。
可是,吃這些是吃不飽的,那怎么辦呢?
糖糖嘿嘿一樂,拿出新鮮的肉,讓獸人幫忙切丁切碎,她加入各種調料,調出肉香,而后將石鍋里放入動物油脂,把蓮菜改刀,兩片中間那一刀不完全切下去,像荷葉餅一樣張開大口子,中間填入肉餡,外面裹上淀粉,之后放入石鍋里進行煎,直至兩面金黃,放入大海貝做的盤子里。
晾涼了之后,就給獸人和孩子們吃,這就是前世河南的特色蓮夾,一般燉菜的時候喜歡放,味道特別好。
剛吃很好吃,但是不能吃多,因為油脂的關系,會覺得膩,所以炸好的蓮夾讓他們吃幾塊兒嘗嘗鮮,就放到一邊禁止再吃了。
待將所有蓮夾炸完,晚上開始燉菜的時候,再放入蓮夾、白菜、蒜苗、手工漏的粉條、動物血塊兒、動物內臟一起燉,這就是東北亂燉,河南大鍋菜的傳統做法。
之后每人一碗米飯,米飯上蓋上這些菜,端著碗坐到炕頭,呼哧呼哧就又是一頓飯。
自從糖糖接管了他們家的大廚一職之后,獸人們就已經習慣打回新鮮的獵物,因為有了鹽,不需要再喝動物血了,可是這些血又不能扔了,所以她一般都加入鹽做成血豆腐,然后擱到自己的空間里,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一塊兒,當豆腐吃。
如果獵物死掉,血液不流動,就放不出來,所以必須是活的獵物帶回來,現殺現放才行。
當然,因為動物不一樣,所以各種血的味道也不一樣,她感覺最細膩的,還是屬鴨血,但是她來這兒這么久,也沒發現鴨子這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