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摸索,服裝店開始盈利,從第四個月開始,每個月都有兩三千塊錢的盈利,如果碰上換季,老款打折,新款刺激消費的活動,收入能超過五千。
她一賺錢,就想帶動一下家里,首先找的自然是自己的妹妹葉雨,經過漫長的溝通,葉雨也提前辦理了退休,她比葉歡小四歲,如今才49歲,年輕著呢!
葉歡在王府井給她租了一間位置不錯的小吃店,領著她學習了大半個月,主要以米線麻辣燙燴面熱干面涼皮米皮為主,她主要負責調料,之后讓季虎子介紹了兩位戰友的兒子過來當服務員幫忙,于是【葉記小吃】就這么在【歡·顏】不遠開始營業了,兩家店前后相隔不足二百米。
小吃店的所有菜單,可都是葉歡精心搭配出來的,因為小吃是她做的,所以葉雨堅持給了她五成的利潤,可葉歡卻沒有要五成,只要了三成,余下的兩成讓葉雨拿出來平攤水電房租工人工資這些必要的開支,讓葉雨至少賺五成,畢竟,她不參與日常管理,賣小吃利潤薄,賺的都是辛苦錢,能拿三成,已經讓葉雨吃虧了。
小吃店有五六十平方,是葉歡觀察許久才簽過來的,人家不給租十年,所以只簽了五年的合同。
五年就五年吧,她相信有這五年的時間,他們兩家只要好好干,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等1983年年底回老家過年,三嫂正好55歲,退休了,聽了姊妹倆的生意經,她也很心動。
尤其葉家澤也已經退休,孩子們都去上學工作,還沒結婚,他們倆正閑來無事,也想跟著葉歡做生意。
葉歡一聽,也很高興:“那行啊,把咱爸咱媽也接過去,反正我那四合院大,咱們一家過去也夠住,平時還能幫你們摘個菜什么的,要不咱們都進京,他們老兩口也沒人照顧不是,人先過去,鋪子慢慢找,不行咱就先做豆腐,其實三哥三嫂走街串巷賣賣豆腐腦也挺好的。”
這個時候沒有城管,如果三哥騎個三輪車,走街串巷賣豆腐,夾帶豆腐腦,生意也不會差了。
說到這兒,生怕他們兩口子有什么意見,又接著說。
“這是暫時的,等我幫你們找到鋪子,咱們再去想賣什么,成嗎?”
三哥三嫂哪能看不出妹妹在擔心什么,其實就算讓他們光賣豆腐和豆腐腦,也是可行的,畢竟這是他們家當初做的第一份生意,看爹娘滿臉的笑意,似乎也很滿意哩!
“歡歡不用著急,我和你三哥還能干的動,再說現在都有電了,可以買個電動的磨盤,就是只賣豆腐,其實也能賣出很多個花樣,你們是賣小吃的,不也需要豆腐嗎?如果周圍的店需要,我們不也可以達成合作?所以有沒有店都是可以的,城里人都喝豆漿,光是豆干豆腐豆皮豆筋咱就能做出十來種花樣,賣豆腐除了辛苦點,但上出來的成品不孬,”
三嫂如此通情達理,讓葉歡很受感動,再想想自己住的南鑼鼓巷的位置,也是頂頂的好,當下就應下了。
于是大年初五,他們就開始收拾東西,季虎子還特意找來一輛車,帶著行李開車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