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她會做,但需要時間和機會,用馬尾巴和牛角,或者豬毛,這個須得等她有一定經濟基礎了,再嘗試制作。
至于牙粉,可以用皂角生姜升麻地黃旱蓮等中草藥進行制作,可以直接研磨成粉,也可以做成膏狀,她現在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暫時完善不了。
畢竟,這種生意要是做出來,很快就會被模仿,國人的模仿能力,一直超強,她想要在發明之出大賺一筆,就要一次壓夠了本兒。
金國別的落后,吃飯什么的,倒是一頓不差,要知道大部分的古人都是一日兩餐,上午下午各一餐。
但好在是三餐,她又多出來更多機會來品嘗這里的美食。
和鏢局那邊約好的時間是吃罷晌午飯,上午她折騰了大半天,晌午她得吃頓好的。
對于上酒樓大飯店這種地方吃飯,她是沒有一點興趣的,在她看來,真正的民間美食,都藏在那種街邊的小吃店里,大酒樓有大酒樓的好,那種高檔菜貴且不實惠,好吃是好吃,但以她現在的身家,還沒有那個資格去消費。
所以,她說吃頓好的,就是想去各個小店兒進行品嘗。
這里的美食以面食為主,她選擇的是一家手工面店,搟面條的是兩位中年婦女,兩個案板,一人一邊,從她們熟練的動作不難看出手藝有多好,端看那切出來的面條粗細一樣,厚薄也一樣,就知道這面不止是好吃,還很勁道。
自從想到豬是吃什么長大的之后,她就暫時性的不想吃豬肉了,特意點了一碗油潑辣面。
做法和后世的差不多,放入的青菜是菠菜,還要了一個煎蛋。
看著墻上的價目表,沒有找到番茄二字,也不知道是不是金國沒有的緣故,如果有,番茄雞蛋撈面條,可是一種特色品種啊,一般的面館子都有。
店里的面都一樣,但是碼子卻很不一樣,而且分季節性,你比如說這個季節的青菜少,那就用菠菜來替代。
再過幾天,可以用涼面黃瓜豆芽,夏天有茄子豆角,菜的種類決定了碼子的種類。
這年代的面微微發黑,帶著純正的麥香味,吃在嘴里面Q彈順滑有嚼勁,咀嚼間,似乎還帶有粗粗的感覺,咬開一看才知道,這不是細面,而是帶皮的粗面,難怪賣的不貴,她吃的這一碗才兩文錢,大概有二兩的樣子。
從面館出來,她還看到了不少點心鋪,她一直都不怎么愛吃甜食,但這些東西卻能飽腹。
點心鋪里面核桃酥、棗糕、發糕、桃花酥、老婆餅居然都有,雖然叫法可能不一樣,但是光看樣子也知道是什么甜點,她一樣來了個十斤,幾乎要把人家的家底給搓完,最有一裝,竟有百十斤,一斤便宜的三四文,貴的十文二十文,一百來斤點心,花了她一兩三百五十文。
光是老板在那邊給她包扎起來,就花了差不多半個時辰,用的是油紙紅紙和麻繩,這樣的包裝方式,和五六十年代的點心捆扎方式差不太多。
等她背著簍子去找鏢局的人的時候,他們正坐在驛館的院子里,啃著窩頭,吃著從灶房端來的大鍋燴吃的香。
“唷,小青來了,快,吃了沒?沒吃了就去打一碗,還有肉呢,”
男裝的情況下,自我介紹就是小青,連姓氏都沒提,這些大哥們熱情的招待他,可他胃不大,早就已經吃飽了。
順帶還給大哥們抓了一把飴糖,這是點心鋪的老板送給她的,足足有兩斤,說是自己做的,外層裹著一層淀粉霜,作用是避免粘連,她給每一位大哥塞了兩塊,就笑著說她吃過了,然后坐在院子里的板車上看他們吃。
等這邊吃完飯,他們就拉著車去了對口的一個鏢局,拉上這次索要運載的貨物,折騰完差不多就是一兩個時辰之后的事兒了,這期間申晴也沒閑著,逛了逛鞋鋪子,買了點鞋底子,又買了幾雙適合自己穿的鞋,畢竟古人比較廢鞋,走路時間長,舒服很重要,自己會做是會做,但不適合長時間走路,尤其是鞋底子,更為重要。
她拿手里剩下的八十五文,買了鞋底和鞋面,至此,只剩下83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