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當家好話說盡,也沒能換來申晴的絲毫動搖,反而一直在跟她說要離開這兒的消息。
“那不行,你不能走,進了我的春風如意寨不好?至于你說的那些人,簡單啊,他們在哪兒住,你告訴我,我派人把他們接過來,你看我這地方這么大,隨便給他們挖個窯洞就能搬進去住,只要人不懶,咱就餓不死。”
申晴環顧四周的平原,以及山間的溪流,這里的確是一處適合居住的隱居圣地。
窯洞具有陜北特色,卻沒有陜北個別地方那樣的干旱少雨,這里一面環山,一面丘陵,兩面林地,中間是平原和溪流,完全就是為隱居人打造的絕佳地方,但她一時之間也不確定余景天他們是否會過來,思考再三,還是給他寫了一封信。
畢竟這些人要是自己去找,未必能把人接回來,她寫封信過去,不管結果如何,起碼她通知他們了。
經過這些日子的了解,她已經把金國化為相對落后的國家,因為這里沒有馬鈴薯,沒有紅薯,也沒有番茄等農作物,經常食用的農作物,除了米面之外,就是一些雜糧,玉米,也沒有見過。
好在棉花的出現讓她倍感驚喜,可芝麻、黃豆、豌豆、涼薯、山藥也沒有見過,更不要說山里面才有的葛根了,那是聽都沒聽過。
她為了調查這個世界的農作物,把自己所知道的品種都羅列出來,遇到糧店都要進去問一問,只要是人家沒聽說的,或者經她描述,沒見過的,都會畫上橫線,當越來越多的作物被畫出來后,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奈,也難怪饑荒年間,死去了那么多人。
而且,從老百姓的談話里得知,金國饑荒的現象似乎很普遍,不說每年都有吧,起碼因為農作物產量低,稅收高的緣故,老百姓經常性的吃不飽。
山匪和流浪乞丐的出現,已經證明這個國家管理上甚至農業上的失敗。
雖說城里面沒有出現搶劫事件的發生,看起來似乎人們都能吃飽,秩序穩定,但實際上,窮的地方已經要起義鬧饑荒了,這叫什么?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窮的窮死,餓的餓死,富得流油的人,從來不知人間辛苦。
剛開始,她是打算循著美食一路往南,但現在看來,這只能作為一個長遠的目標來定奪了,因為眼下她覺得更有意義的是,解決老百姓根本的饑餓問題,將那些產量高,耐寒耐旱的農作物種出來,從根本杜絕干旱情況下,老百姓無糧可收的窘迫。
這些山匪要是吃得飽,穿得暖了,誰還會去當匪呢?說不定還能造福于民呢!
不過前提條件是,從哪兒找來糧種呢?
她想求良田,但是這破系統卻在關鍵時刻裝死,不回應她。
看樣子想是讓她自生自滅,沒打算幫她,如果是這樣,她也不知道從空間拿出來的作物種到這片土地,會不會成熟結果子。
空間現在已經升級到了四級,可以種植土豆、玉米、白菜(大小)、蘿卜(紅白)、水稻、小麥、大蒜等九種農作物。
在這里居住的老百姓,都是沒有戶籍的黑戶,他們平時也不出去,活動范圍就是附近的丘陵和山,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動手,倒是和原始社會沒什么兩樣。
如果她能留下來,所能帶來的好處,估計和這位大當家想象的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