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申晴在這兒翻白眼兒,林森還覺得這人不識抬舉,這么多人三天做成這樣,已經很辛苦了好不好?
“你咋能還不滿意呢?你看看這三天大家忙活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申晴嘆了口氣,“我沒有不滿意,我只是覺得你們在沒有了解清楚之后,就這樣建造,很不負責好不好?算了,我也不說其他的了,我來教你們如何給窯洞加固吧!”
雖然他們這里條件不允許使用青磚,但是可以用建造泥坯房的方式加固房子,前提條件是找得到足夠用的黏土,當她說出自己所需要的黏土之后,林森一臉隨意的指著前方的空地。
“那還用找?這里遍地就是啊,你要那個做什么?那真的能加固?”
“房子挖成的形狀還是對的,就應該是拱形的,如果家里人口多的話,還能從左右再開兩個巷道,從巷道過去,再挖兩個房間,這就是老中青三代住的那種三拱房子,普通的泥土根本就起不到加固的作用,就算黏土糊上去,也有掉落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黏土做成土磚,將土窯從里到外多加固幾圈,之后,再涂上涂層曬干就可以了。”
“還有地上的這個地磚,也能用黏土來做土磚鋪,走吧,你多找幾個人過來,我來教教你們怎么做土磚,怎么燒土磚,才能讓這些磚更耐用。”
想了下,申晴還是轉過頭去問:“這邊有溪水,是不是經常下雨?如果經常下雨,其實是不適合住窯洞的,與其費盡心思去搭建窯洞,那還不如用同樣的功夫,做土坯房呢,畢竟,下雨之后的窯洞,是容易發生坍塌的。”
林森看申晴講得頭頭是道,也只能說實話:“土坯房我們還真沒做過,不過咱們這邊不算干旱,也不說風調雨順了,災荒年哪兒都一樣的旱,平時的話,這雨水量,倒也不至于能沖垮這些窯洞,你看這些丘陵地,我們選擇挖的地方,都是從上面往下丈量大概七八米才開始挖的,誰家的雨水也不能滲透力這么強吧?”
申晴算是看出來了,林森還是更愿意住窯洞,因為他們這些年就是這么過來的,既如此,那她就不多做辯解了,仔細的研究過這一片的土質,不是沙土地,土質比壤土要有粘性,又比黏土差點粘性,這種土質的話,滲水性不強,人家都住這么些年,她也不能一來就改規矩,干脆尊重了他們的風格。
按照獸世搭建房子的方式,先教他們燒土磚,把磚燒出來之后,拱形的房子,左右兩邊就按照普通蓋房子的方式,從土層深處開始用土磚固定,頭頂上方也是用土磚糊上,未免掉落,三層加固土磚的方向要相互錯開,尤其是第一層的土磚,要深埋到土層里面,埋進去之后,再在外面糊上一層黏土。
之后開始第二層,第三層,以此類推。
這樣用土磚加固過之后的窯洞,不僅看起來更整齊整潔了,涂抹上最后的黏土層之后,整個窯洞也顯得亮堂了許多,之后在修繕家里的炕,地面等,只要能堆土磚的地方,全都給用上土磚,包括原先挖出來的土炕,也都重新拆過,重新填補,還在墻體上做了個通煙道,冬天燒炕,煙不能從上面排出去,只能從側面或者從下面排出,這些都是要留煙道的。
她的設計一出來,就讓這里的人驚喜萬分,雖然麻煩了點兒,但真的將他們曾經遇到的問題,一一的規避掉了,剛開始因為燒磚而不耐煩的漢子們,現在也是干的熱火朝天的,申晴的房子還被他們當做的樣品間,隨時隨地的過來參觀,時不時的詢問申晴意見,讓她可以去自己家里,提供更多的修繕方案。
申晴非但沒有拒絕,還很熱情的幫助大家,就當是感謝這些人無償給她做房子的代價了。
這一次,窯洞的修繕,果然花費了更多時間,卻也在半個月內搞定。
申晴為了房間里的光線,從側面掏了個一個巷道,做了個主臥室,正堂的那個就當做做飯和儲存食物的地方,或者來客人住在那邊,要不然一進去就看到床鋪,她不太喜歡這種風格,所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掏出了個巷道,巷道拐進去又是一個拱形,但是相對堂屋那個沒有那么長,就只是個臥室,外面用土磚壘了個墻,墻上裝木質的窗戶,糊上紙,夏天就能有光線,等到了冬天,再做防風加固處理就行。
未免墻體外面掉落土,就連外墻也做了一層嵌入式的土磚,完事兒后涂上一層黏土層,如此,她的房子算是坐好,之后她給自己家做了個籬笆院墻,圈起來的地方就能種點蔬菜了,甚至還能挖個土窖啥的。
寨子里的人在觀察過她的樣板房之后,也有了靈感,風風火火的興起了改造浪潮,這是寨主林森,萬萬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