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熱菜,她用豬皮熬了皮凍,涼拌的皮凍加入蒜汁、辣椒油,Q彈爽口,是每年過年都不可少的涼菜拼盤之一。
除了豬皮凍,還做了涼拌皮蛋,皮蛋是她自己腌制的,個大流黃,味道濃郁。
金國尚沒有花生,她用黃豆生了豆芽,還用泡好的黃豆和辣椒做了醬豆,蘸醬吃飯非常下飯。
剩下的一道涼菜就是夏天腌制的稻花魚了。
天冷,涼菜本就不怎么受歡迎,雖然他們十五個人,但四道涼菜是足夠的了。
之后在飯桌中間放置一個陶罐,里面放鹵好的豬雜,加上豆腐豆芽辣白菜等來一鍋亂燉。
又自制兩個小爐子,一個上面燉的酸菜魚,另外一個燉的小雞燉蘑菇,最后再上兩大盤扣肉。
大年初一晌午的這頓飯,爐灶上溜的是前幾天包的包子、豆包、饅頭、餃子,一大兩小熱鍋里都是硬菜,四道涼菜,還有兩個扣碗,足夠豐盛吧?
林森還在睡覺都被她叫起來洗漱吃飯。
吃飯之前,孩子們輪流給她拜年,雖然大家是同輩的,但還是出于意思,每個人發了兩個銅板。
“我可沒有咱寨主有錢,給你們意思意思得了。”
作為老二的她都出來發錢了,那身為他們當中的老大,余景天就算再摳,也得站出來每人給發了老三文錢。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昨天寨主給的錢還沒暖熱呢,今天就加倍還回來了。
最好性的莫過于孩子們了,過了個年,三個哥哥姐姐發錢,每個人到手十文錢,肯定高興呀!
對比旁人家,他們家這待遇估計是最高的了。
因為這邊沒有親戚朋友的多的是,所以過年大家都不互相串,各管各家就好,這樣一來,就會盡可能的減少彼此的損失。
畢竟,你家如果三個孩子,我家倆孩子,那我家不是吃虧了?
也許剛開始大家還互相逛,互相拜年,可時間長了,覺得吃虧的人多了,也就沒落了這種習俗。
這也是為什么大年初一早上,沒有人來他們家拜年一樣。
也許走在路上,或者路過誰家門口,會遠遠的打一聲招呼,但是孩子們成群結隊的上門拜訪的場景,幾乎是看不見的,也別說吉利不吉利了,可能家家戶戶都不富裕,所以難免會算計的多一些。
申晴剛開始是不知道的,吃飯的時候問起來,林森才說起這件事。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也不亂串,可能只去叔叔家,其他和我們沒什么關系的人家里,都不去,娘說,誰家都不富裕,就不要去平添別人的煩惱了,因為你過去,就要隨禮,禮重了輕了都不合適,倒不如不送,說幾句吉祥話就行了。”
申晴他們初來乍到,按理說應該趁著這個年,好好的拜訪下左鄰右舍,但林森這么一說之后,她就招呼孩子們,這個春節看到長輩要問好,同齡人要熱情好客一些,拜年的瑣碎細節,就不要去深究了。
發完壓歲錢,某人的眼睛就放大了,一眼就看到了她做的小干鍋,上面熱食物,下面加炭,惹得林森趴那兒研究了好半天,還夸她天生就是為美食而生的人,對美食太有想法了,一般人想不出這樣的招式。
其實她也是沒辦法,誰讓這天比她想象的還要冷呢,不把食物熱起來,到嘴哇涼,味道會減一半的。
得虧這邊的人冬天經常吃的也是亂燉,這是保存食物熱度的最好辦法。
即使今天是年初一,大家也是每人扒拉一碗熱菜,拿著熱饅頭(包子、餃子)就著吃,就跟自助餐一樣,想吃啥叨啥,等鍋底的炭火燃盡,他們這頓飯也吃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