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晴以最快的速度到了城門口,萬幸大廚和他媳婦正四處張望找她,他趕緊跟上去。
他們來的時候是駕著驢車,驢車上載滿了食材,不過都是素菜。
車上的大娘已經了解了她的來歷,忙告知。
“你這次運氣比較好呢,這次是城外劉員外的爹過六十大壽,請我們去做廚,人家家里有農莊,殺豬宰羊這活咱就不用管了,只不過這時節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菜不老好買,這才來府城這邊看看,沒想到你小子手里倒是有幾樣新鮮菜。”
喲,還是員外家過生辰呢,那這席面的規格應該是不低的。
二百文24個菜,因為還沒見到菜單,光說價格的話,她也瞧不出這價格貴還是便宜。
驢車載著人走在彎彎曲曲的土路上,大娘是大廚的老伴兒,他們這個團隊都是本家人,外甥侄子侄女,還有他們親兒子親媳婦親女兒和女婿,其他人都在家里忙活,他們老兩口出來買菜了。
問及申晴的來歷,她笑呵呵的說著:“我愛吃,到處尋找美食,這村宴每個廚子做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所以我想多吃幾家,不過咱們這個時節可算不上好,蔬菜價格貴不說,品種還少的可憐。”
大娘一聽猛點頭:“可不是咋滴,要是6月靠后啊,我們就不像現在這么發愁了,這菜單定了又定,改了又改,可是難為死我們了。”
等申晴跟著他們進了員外府的后廚,發現這里正忙的熱火朝天,為了明日的壽宴,還提前開始做灶臺,這灶臺頗有豫西一帶神奇的土灶臺穿山灶的感覺,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是效用是差不多的,不僅可以節省活力,還能讓食材最大程度的保溫。
這種灶臺都是用土和稻草混合后的泥糊出來的。
一共九個灶眼,每個灶下面都有通風的灶眼,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灶臺下面都有放柴火的地方。
他們這一大家子十來口人,每個人都有負責的一項,或擇洗、洗刷、切、煎炸鹵炒,還有人專門看火,各司其職才能有條不紊。
其實壽宴前一天都是瑣碎的工作,并不能學到什么,但申晴覺得自己既然是來觀摩的,因為她將來也打算組建一個這樣的團隊,所以她非常用心的學習他們每個人都在干什么,將這些畫面印入腦海的同時,還不忘抽空躲進空間進行繪畫留影,方便日后交給自己的徒子徒孫觀摩學習。
可惜她來的晚了,人家的土灶臺已經搭建好了,正在往里面燒柴烘干,她仔細打量的同時,不忘抽空詢問制作的師傅,要怎樣搭建這種灶臺才能讓它發揮出最大效力。
人家倒也沒有隱瞞她什么,該讓她知道的,都說了。
再來就是碗碟的洗刷啊,桌椅板凳的擦洗,這些都是主家準備的,他們不用整。
但是后世很多連桌椅板凳餐具都包圓了,她覺得那樣的更省心省力,不過放在古代,有些困難,主要還是運送不方便,后世有車,這個年代你上哪兒去找那么大的交通工具去?
不管這菜單怎么擬定,她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牛肉。
牛肉在這個年代可不是你想宰殺就能宰殺的,那是勞動力,起碼在八十年代之前,牛肉是不好吃到的。
但是當她看到菜單的時候,驚訝的不得了,連忙拿過去問大廚:“居然還能有牛肉?”
大廚看到她吃驚的樣子,不由笑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人家員外有自己的農莊,想必是淘汰下來的老黃牛,這次不僅有牛肉,還有羊肉和豬肉,肉是不缺的,缺的是搭配的蔬菜,而且人家主家也比較厚道了,一桌二十四個菜呢,明天吃桌的人老幸福了。”
申晴仔細的看了下菜單,發現這24個菜里,其中有四個是湯。
俗話說的好,吃大席先吃雞,所以排在菜單第一位的就是燒雞,光是這燒雞的做法,她腦海里就有四五種,也不知道這位大廚打算怎么做。
無雞魚不成席,看到雞的時候,她就猜到下一種會不會就是魚,沒想到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