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一小盤,能吃一天,一天早中晚,吃三種口味兒,別提有多帶勁兒了。
這種涼粉和豌豆涼粉、綠豆涼粉、紅薯涼粉、葛根涼粉都是不同的,味道帶著各自的口感和特色,不能說它能超越哪個口味兒的食材,只能說各有各的味道。
廣西的竹林有很多,5月份是挖筍的好時候,趁著那個時候,她腌了一小壇子的酸筍。
酸筍和什么最搭啊,當然是螺螄粉了,能在當地吃到地道的螺螄粉,很幸福的感覺,再臭也是不怕的。
酸筍和其他咸菜的制作方法也都大同小異,放鹽加水密封一段時間就成了。
拿酸筍做酸筍魚,也是當地的特色美食,這魚如果選擇稻花魚的話,那就更贊了。
隔壁阿婆做了雞窩籺(hé),端過來兩碗,一碗是紅糖和米漿融合后蒸出來的,一碗是純米漿,先抹油,加生抽,辣椒,蒜末,蔥花,用勺子挖著吃,哎呀,太美味兒了。
這是她第一次見,細問了做法,原來是米漿上鍋蒸出來的效果,簡單,但真的很純正,尤其剛下來的新米,味道更贊。
她覺得自己來到廣西之后,過的日子堪稱神仙了,溫馨治愈,這樣的自然環境,應該能多活很多年吧,哈哈!
除了雞窩籺,阿婆還告訴她,將小米和大米一起磨漿,上鍋蒸之后,再打成團,上勁兒,抹油,來回揉,拍成餅子上鍋蒸后,熬糖漿或者生抽辣椒做成甜口和辣口的,味道也超級好吃。
這都是當地的特色,用主食磨漿打造更多的吃法,幸好老院子就有現成的墨盤,只要知道做法,就可以不斷的進行嘗試。
禾苗種上后,她在四分地的稻田里,撒下了三百斤的魚苗,草魚鰱魚鯽魚都有,每斤魚在4-8元,光是魚苗她就花了差不多一千五百元,后續稻田的肥料、飼料,灌水、病蟲害管理,加上種下的禾苗,總成本能算到兩千元。
不過三百斤的魚后續也能賣不少錢,成本肯定是能撈回來,就是稍顯麻煩而已。
村里家家戶戶的稻田里都有魚苗,將來收魚的來,她一起賣了倒也不費什么事兒。
經過一年多的融入,她已經融入到他們隊里了,孩子們放假之后,每天晚上她會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幫他們補習英語,他們只要來,就不空手,當然,她也不會虧待他們,各種零嘴甜品準備的很多。
不收學費的好處是,她現在除了日用品,幾乎沒有花錢的機會,日常的果蔬全都有人包圓了。
不說天然無公害了,這年代,什么食物沒有添加劑,什么植物不用農藥化肥?
最起碼他們給她的,都是自己種的,和賣的,還是有本質差別,不可能完全杜絕農藥化肥,但是比買來的要安全的多。
溫愛敏超級容易滿足,開學前夕將豬賣掉,還賣了差不多兩千塊錢呢!
就連平時的日用品,去賣雞蛋鴨蛋,也夠用了。
蔬菜吃不完的情況下,都做成干菜和腌菜,每次去醫院,玻璃小壇子可是裝滿了后備箱。
這么做的好處是,每次去醫院,她都有位置,甚至有時候還能安排在人少的兩人間,就連做檢查都不用排隊的,這才是她覺得最幸福的一點。
當然,你不能說醫生他們勢利眼,真要給錢給值錢的東西,人家未必會收,她帶的都是自己做的農產品,不值啥錢,但心意很重要,尤其要值得炫耀的是,她做的好吃,好吃到他們拒絕不了的地步。
所以有時候三個月期限到了她沒去,護士妹妹還會發短信問她,甚至還在她去之前,將該約的檢查項目都給約上了。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不就是這樣有來有往嗎?
9月檢查之后,醫生對她的數值很是滿意,并直言下次檢查時間可以推到半年之后。
換言之,過了頭兩年,第三年一年檢查兩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