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六年出生的外婆今年已經74歲了,外爺是同齡人,不過對比善良又強勢的外婆,外爺的自私與獨斷,從兒女如今的為人處世就能看得出來。
外婆是個愛干凈又能干的女人,她不偏不向,能一碗水端平。
外爺則不一樣,只偏向大兒子,因為偏心眼,老三兒子家很是不滿。
二舅當兵轉業到了煤礦當財務,屬于工人,一直在外地,逢年過節才回來看看二老。
在老家就只有大舅和三舅了,大舅屬于摳門到極致的人,風評很不好。
三舅還好點,在對待二老的問題上,去三舅家能吃飽,在大舅家的老兩口,連飯都吃不飽。
可想而知有多摳門了,這是從原主記憶里找到的點滴。
所以她對大舅一家的印象才會那么差
外婆沒有去世之前,在床上躺了一年,除了這一年,哪怕九十多歲了,人家能自己的活,從不假手于人,很勤快,干凈,之所以在五十多歲就和外爺分床睡,也是年輕時候造成的矛盾。
外婆和外爺吵架,外爺就沒贏過,嘴皮子沒有人家利索,但是他喜歡冷暴力。
你罵可以,我不搭理你,不管在自己家,還是在外人那兒,我都不搭理你。
他們的矛盾是積怨已久的,她一個外孫女知之甚少,反正從她有記憶開始,他們就分開睡了。
三四歲的時候,就是分開的,可想而知,兩口子能這樣過完一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金婚鉆石白金的婚姻又如何
難怪人家說,相愛容易,相守難。
更何況,他們當初的結合還不是相愛,而是見一面就定終身了。
這是她穿越過來第一頓餃子,雖然是素餡的,可韭菜與雞蛋的搭配,是最完美的。
婆的手藝很好,好吃。
看著她慈祥的笑容,汪婷很受觸動,可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人生的最后一年,卻要承受褥瘡的折磨,去世之前,尚且還活著的時候,身上的肉都臭了,可是那個時候的她已經沒有任何知覺了
現在的婆還能自己走動,吃肉喝湯,遛彎做家務,都很康健,他們是八十五歲以后,才逐漸跟著兒女過的。
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多子多孫有何用
該受的罪一點沒省略。
在婆家待到下午,姐妹倆就走了,來的時候靠兩條腿兒,回去的四五里路,也是靠兩條腿兒。
點心她的那份沒吃,偷偷給婆放回去了,妹妹正是貪嘴的時候,卻也只拿了婆給她的那份兒。
婆還想給她倆塞錢,被她拒絕了,她暫時沒錢給老人家,怎么還會要老人家的錢
雖然從河堤上走更近一點兒,但是人少的地方,兩個小姑娘不能走,就算長得不好看,也得預知危險,壞人從來不會將自己的壞寫在臉上,不管什么年代,都要有防范意識。
九十年代的街道遠沒有后世的路修的那么好,全都是土路不說,街道兩邊的房子也都是平房或土坯房,偶爾出現樓房,都算是這年代的富戶。
婆家的村子就是進入九十年代靠針織品致富的,比如毛巾被,帽子,圍巾,不說家家戶戶都這么干吧,起碼一條街十家里面,有三四家是干針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