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他們已經商量好不去南方,而去z市做生意了。
離得近了,爺爺自然高興,問了很多,爸媽都以還不清楚情況,要到下星期到那邊安頓好才知道。
母親已經從她這里了解到之前她們倆在爺爺奶奶那兒吃飯的一個情況。
所以今年媽媽就直接對爺爺說“爹娘你們年紀也大了,這倆閨女也會自己做飯了,要不然讓她們倆自己做著吃吧,灶房我和她爸已經拾掇好了,能用了,”
奶奶聽了就有些不高興,“她們倆的飯能費多少事兒你們就不用管了,餓不著她們的。”
可是媽媽堅持,“就讓她倆自己做著吃吧,娘你這邊有活了盡管使喚她,都十一了,該有長進了。”
跟著你們老兩口,連個雞蛋也不讓孩子吃,更別說肉了,平時吃的飯還都是雜糧,連白面都很難吃的到,每個月五十塊錢就吃這些的話,那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做著吃,好歹能吃到自己嘴里面。
每個月五十塊錢,一給給一年,六百塊錢,聽起來不多,可如今一個人的工資才二三百,拿出五十塊錢出來給倆孩子當生活費,又是小閨女,委實不少了。
就算你們不給肉吃,好歹讓吃點雞蛋豆腐吧,可是連雞蛋豆腐都吃不上,媽媽生氣也是理所應當的,尤其回來看到她倆面黃肌瘦的樣子,不管是對比妯娌幾個誰家的孩子,都顯得那么瘦弱黑小。
寒假里,汪婷做了好多次飯,看到女兒熟練的在灶房忙活的時候,她就更心疼了。
要不是天天做飯,能練成這樣嗎
所以今年說啥她也不愿意給老兩口掏那六百塊錢了,這六百塊她打算給自己的倆孩子,讓她們倆自己做著吃。
至于給二老的養老錢,媽媽只愿意給二百,多了不想給,因為其他幾個兄弟沒一個給的,憑啥他們每年要給五百
不給,最多二百
給著生活費,給著養老錢,還那么虐待倆孩子,要不是沒辦法帶她們在身邊,才不要讓她們倆受這罪呢
爸爸雖然覺得這樣不好,但錢一直都是媽媽管著,她也沒辦法。
媽媽本來打算一個月給他們寄一次錢的,汪婷卻搖頭。
“媽,不用那么麻煩,您給二百,到6月收麥子的時候,我爸不就回來了哪里用得著寄錢,你放心,我能看好這筆錢,不亂花的,您可以給我幾個月的時間,試試效果。”
閨女獨立這么些天,現在能洗衣服能做飯,還能教妹妹寫作業,這么好的孩子她有什么資格不相信
比起閨女付出的,她這個當媽的在某些方面很不合格。
所以她很自然的把錢數好,給了汪婷。
“那你就拿好,千萬別丟了,丟了可就意味著這學期沒有生活費了。”
“要省著點花,一個月五十塊錢,是讓你們買雞蛋肉的,咱家有糧本,想吃什么可以去糧店去取,米面面條都能換,咱地里面種的糧食,夠你們吃了,五十塊錢雖然不多,但能保證你們倆的營養了。”
爺爺的做法到底是寒了媽媽的心,不但將糧本要了回來,連她倆的生活費也沒再給他們。
每年五百元的養老錢,也只給了二百,理由是二姨要投資做生意,他們把錢都拿了出來,手頭不太寬裕。
至于爺爺怎么想,怎么看,媽媽似乎已經無所謂了,不過她偷偷觀察了下爺爺的臉色,說不上難看,只是表現的有些失落。
爸爸干脆躲出去了。
也不是他不孝順,年輕時候就屬他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分家的時候因為他們家只有倆閨女,很多東西都被其他兄弟分走,房子住的最小,灶房分的最破,家里的農具也最少,就連她們結婚買的自行車,也因不在家,被其他兄弟瓜分走并賣了。
因為不在家,所以他們的東西就得易主說都不說一聲就賣了,找誰說理去
兄弟姊妹多就意味著不公平大無語的事兒多,爸媽這些年也的確是委屈的很了。
他們不爭不意味要次次吃啞巴虧,瞧,自己強大了,就真的不用指望任何人了。
爸媽離開之前,交代她,如果生病了,就去大隊找哪個醫生,還教她怎么看體溫表,說了很多注意事項,怕她記不住,還拿筆記下來。
爸爸說她神經病“我倆兄弟都在家呢,真出了事兒他們還能不管不問”
媽媽沒搭理她,拉著汪婷說了好一會兒,也不管她能不能記得住,就沖一個心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