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汪家那邊種的則是青菜類的,比如萵苣、上海青、生菜、香菜、韭菜等,一個星期她至少會請一個晚自習回家整理這些菜,剔出來的菜苗都收到了空間,栽到了她拉進來的土堆上,試試看看能不能培育著長大。
上一世她用這方法沒能成功,那個時候空間還有田,這一世空間沒有田,興許可以鉆個空子呢
畢竟剔出來的苗在外面是不好存活的,太小,又出不來菜,要是能種下來,就更好了。
現在她手里的錢進進出出的,還剩下7000元,爸媽走的時候,又給了她們倆一千塊。
汪婷覺得太多,而且覺得自己有錢,不想要,但是爸爸堅持,還說她們現在租房住也行,只要注意安全,多給點錢手里寬裕,他相信她們能把自己照顧好,這幾次回家看她們很健康,就非常的放心。
所以她手里已經有了八千塊的積蓄。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張衡賣了差不多一百二十塊錢,這筆錢他只拿了二十塊,余下的一百塊還放在他們家的鞋柜上,最后這筆錢用于買菜種和肥料、塑料布了。
開學之后三個人的學雜費亂七八糟加起來,差不多五百塊,這筆錢是爸爸單獨給的,所以張衡說的也沒錯,的確是爸爸間接的資助了他。
張衡一日三餐在學校吃,半工半讀下,住在家里是為了更好的學習,三個人互幫互助,形成了良好的默契。
對外也是稱呼張衡是表哥表弟,對于這個稱呼張衡不是很喜歡,明明他是最大,就因為留了一級,愣是變成了汪婷的表弟,他心里能痛快才怪。
但這樣做是為了避免一些流言蜚語,明明什么事兒都沒有,可處于青春期的他們,關系稍微近一點,就有個別人說三道四,干脆就這么認了個名義上的表親。
張衡是真的用功起來,白天在學校學好本學期的,晚上回家跟著汪婷復習上學期的,這么反反復復的練習下,竟有了驚人的效果,起碼就目前的月考來看,人家的分數是一次比一次高。
張衡剛開學的時候成績算是班里面墊底的,學號也是最后一名。
但是經過月考之后,進步有多明顯,老師也都看在眼里,上學期還對他沒什么印象的老師,這學期總能有意無意的去提問他,課下還好心的來問他有沒有不會的問題。
語文課堂上需要背誦的,利用早自習語文老師監督著,一個一個的給她背,背會了才能下早自習,所以張衡背誦默寫方面都沒啥問題,就是差在了閱讀理解和作文,一些基礎題只要課堂上認真聽,課下認真做作業,不會差到哪兒去,唯有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提高效力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失分最多。
代數和幾何經過補課,收效是顯著的,現在張衡起碼在課堂上能聽懂老師講的知識點了,這就說明基礎補到位,邏輯思維跟得上趟了,接下來只要多加練習,勢必會事半功倍。
最差的要數英語,所以現在汪婷的重點就放在了英語上,教音標,教發音,自然拼讀學不會,單詞就是死記硬背,還有一些語法,不是你將句式抄到書本上就能記得住的,還得多練習,多聽,多讀,但這個年代進口原音電影很少,電視節目也不是隨時都能看得著的,所以錄音機的跟讀功能就成了很好的練習方式。
趙家本身就有一個帶磁帶功能的收音機,他們教材有同步的聽力跟讀磁帶,每天晚上她都要領著他們倆反復的聽讀說,還將自己整理出來的常用語句進行對話訓練,有時候還寫出來英語歌曲,教他們誦唱,找語感。
別說,這個方法已經上線,首先引起了他們倆濃厚的興趣,其次就是方言在英文歌里,居然神奇的消失了,她教他們普通話,語感,語法,將課堂帶入了生活里,這么一來,進步尤為明顯。
以前妹妹偏科嚴重,英語每次都是八十來分,這么學之后,最近一次的考試,首次突破至九十分。
而張衡更厲害,居然及格了,真是可喜可賀。